大陸中央電視台製播「十八大獻禮劇」,找來大陸知名編劇高滿堂,以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溫州一家人》,於十一月十日登上央視一套黃金劇場。開播三天收視率破二,上演一個月,收視率更破三。
這齣連續劇以廣州意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法國華僑華人總會副祕書長程慧秋故事為原型,「她十三歲被家人送到荷蘭,那時只有胸前的一塊牌子陪著她,上面寫著『我叫阿秋,來自中國溫州,希望好心人告訴我該怎麼走』。但現在的阿秋,已是好幾個高爾夫球場的老闆。」編劇高滿堂說,當初聽到這個故事很震撼,就以此為本編寫《溫州一家人》,改編成一位被父親送到義大利的女孩阿雨,如何靠著當童工一步步奮鬥成為女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真實故事主人翁程慧秋說,「很多人覺得溫州人很有錢,但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編劇)高滿堂將溫州人能吃苦、同時也非常善良的一面充分地展現出來。讓外界重新認識了溫州人。」這位故事主人翁程慧秋還透露,該劇播出期間,她回溫州喝喜酒,前一天晚上到一家理髮店理髮,當時剛好八點鐘,對方直接告訴她:「要看《溫州一家人》,不營業了。」
演狠心父恨入心
飾演狠心送女的父親,就是資深演員李立群,在戲裡,這位周氏家族「大家長」,不僅私自決定賣掉祖屋,狠心將年僅十三歲女兒送到義大利,打亂家族原本平靜生活,之後又販賣仿冒劣質商品圖利,還將妻子的家當投入賭博性的石油挖掘,結果負債累累淪為乞丐。
剛開始的幾集裡,觀眾不能理解周萬順「只認錢不認人」,覺得太狠心,到微博上留言給李立群,稱他為「周老闆」、「萬順哥」,還有觀眾評論:「你修插座都沒拔電,當時嚇壞了怕你觸電,下次小心點。(我是說真的)」。
整齣戲藉著周家的起落,講述溫州勞苦農民下海從商的艱辛與智慧,和李立群搭檔的是同樣以喜劇見長的大陸實力派演員白玉,在劇中飾演「四眼」一角,這個角色原是瑞安縣的小學語文教師,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面臨無書可教的「四眼」踏上背井離鄉的創業道路,他在杭州偶遇周萬順,兩人一同賣過皮鞋、開過皮鞋廠、甚至遠赴陝北開採石油。
溫州人領導潮流
當記者問到如何揣摩溫州人,演到如此入骨?李立群坦言,過去的他連溫州人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在沒有拍這個戲之前就到過兩次溫州,」他說二十五年以前,內地還沒有股票制度,他有一個從事金融工作的香港朋友告訴他要到溫州,幫忙設計一個像股票的金融活動,這是他對溫州的第一印象,凡事總跑在前面。之後跟朋友赴歐洲旅遊,「在義大利、米蘭等幾個地方吃飯,一看溫州人開的,第二天說改改其他的菜吧,湖南菜,還是溫州人開的,又換一個菜館,還是溫州人開的,而這個是在十八九年前。」
憑著簡單印象,李立群說,「我就是按照劇本演,人家說像是在恭維你。其實我們不需要對溫州人的生活做那麼多調查,只要對他們的精神夠了解就靠譜,我和那個時代不懂做生意的溫州人一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可諱言,愈演,他愈進入溫州人的心,「這個周萬順是溫州山裡的一個農民,在改革開放初期他覺得很多人可以停止貧窮了,可以致富,可以想辦法賺錢了,這個事情在這個人身上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改革開放的浪潮讓許多人突然間動起腦筋,原來還可以做生意,原來還可以賺錢,」連賺錢的概念都沒有,這讓李立群感到驚訝,「我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人,確實我們改革開放初期面臨的大的氛圍是這樣的。所以他要從這樣一個完全不懂得賺錢的人,想要致富,然後就開始摸摸索索一直往下走。最讓我佩服的還是溫州人的精神,鍥而不捨,很團結,懂得分享,這是溫州人給我最重的印象,我就把這個最重的印象放在這個小角色身上,盡量的把他露出來。」
他說,「當我們去拍戲的時候溫州人都有錢了,基本上均富了……滿街都是進口車亂停,根本不在乎你罰,你罰吧,我沒地方停,你讓我停哪,我就停這兒,快車道旁邊一溜,變成這樣了。可是你看到溫州人一種新的力量在產生,他怎麼面對有錢之後,他的勤勞是不是要改變一種姿態,他往前衝的冒險方向,是不是要停下來腳步想一想,這點始終溫州是走在前面。」
李老頭央視很忙
陸媒評論說,「在央一黃金時間熱播,劇中李立群飾演的周萬順將溫州人、溫州魂詮釋的淋漓盡致,讓觀眾看到溫州第一代創業者的縮影,並且拿下收視第一的桂冠。」由於李立群主演的另一部電視劇《漢口碼頭》也將在央八開播,在劇中飾演清末民初歷史動蕩中求生存、有氣節的大茶商。評論者幽默地說,「在劇中他的『大辮子』造型不免讓換台的觀眾有種『穿越』的感覺,『李老頭』央視很忙。」
我不當孩子偶像
今年剛好年屆花甲的李立群,飾演父親角色已三十年,一九八三年他和孫越一起合演《搭錯車》時,才年僅三十一歲。
此次在《溫州一家人》裡,李立群從戲中思索中國傳統嚴父的角色。他說,「周萬順這個人是因為愛兒子才用這種(折騰)方法,只是這個兒子沒有領會到這種愛的方式是對的,你打我,你反對我,你罵我,你不安慰我,叫什麼愛啊,其實這個爸爸始終是用愛做動機的,可是愛的方式就是讓孩子沒辦法接受。」但這是傳統關係不見得無法打破,他以自己和母親的關係為例,「如同我不覺得我孝順媽媽,我對媽媽所有的一切是因為我從她身上領會到愛是沒有要求的,愛是不需要回饋的,是我需要對她好我才安心,所以我才想辦法去做一些讓外人看起來我是孝順的事,其實那個不是,是我對她一輩子對我的愛的一種領會,我領悟到她的愛所以我回饋給她的就是這個。」他說。
戲外,李立群的父親於一九四九年隨國軍來到台灣,幼時家境清苦,但他說從父親身上學到如何當一個父親,父親從不給他壓力,即使當年讀書時,他要重修的學分一大堆,「我爸爸只是很難過的說你要想辦法弄好一點。」
現在他三個孩子已經分別是二十四歲、二十三歲、二十歲,李立群說:「我當爸爸之後,從小就到小孩面前破壞我的形象,不要讓他認為我是他偶像,我才不要當偶像呢,當偶像態度太大了,有什麼事情盡量跟我討論,和三個小孩討論的事情基本上不設限的。」
小檔案
李立群,1952年5月2日出生於新竹縣,祖籍河南孟縣,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航海科畢業(現今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此校有名的校友包括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是橫跨電影、電視、劇場三棲硬底子資深演員,近年來一直活躍在內地拍攝電視劇與電影。
海專畢業後,李立群曾至船上實習八個月,船員薪資雖高,但由於生活不正常,他辭去船員工作嘗試各種工作,像是二手車店員、司機、長工,甚至送過月餅。
1978年他參加華視演員訓練班,演出《畸人戀》一劇受人矚目,其後演出連續劇,1981年,以《華視劇展——卿須憐我我憐卿》獲得金鐘獎最佳男主角,那年他29歲。除了戲劇,他在張小燕主持的《綜藝100》節目中擔任固定諧角,為了學習脫口秀,曾在西餐廳做表演秀達2000餘場。1988年李立群主持老三台連播的台北市政建設宣導節目《榕樹、杜鵑、台北城》,於1989年得到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1984年至1995年,李立群投入表演工作坊,代表作品有《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台灣怪譚》、《暗戀桃花源》、《紅色的天空》,近年則有《再見女郎》、《Art》、《我的大老婆》、《針鋒對決》、《傻瓜村》、《十七年之癢》(均為果陀劇場作品)等。
電影代表作則包括《我就這樣過了一生》、《恐怖分子》、《暗戀桃花源》、《阿爸的情人》、《光陰的故事》、《黑皮與白牙》等,其中1983年電影《搭錯車》,李立群扮演啞叔(孫越飾演)的鄰居阿滿以及阿滿的兒子兩個角色,戲分不多,卻可圈可點,讓觀眾難以忘懷。1997年以《阿爸的情人》榮獲加拿大魁北克省影展最佳男演員獎。近年他還為動畫《史瑞克》家族(史瑞克一角)及《冰原歷險記》家族(迪亞哥一角)配音,觀眾最記得他的經典廣告則是為柯尼卡軟片所拍攝的「他,抓得住我」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