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勝開 圖/記者楊慧玉
特產 專情東方美人 茶產業獨樹一幟
有別於層層占領整個山頭的霸氣,龍潭平緩起伏的茶園景致,予人的茶鄉意象,是溫婉,卻不夠明確。產量曾是全台最高的產茶原鄉,如今面臨高山茶品質競爭及大陸茶的價格競爭,腹背受敵,因此,龍潭現今專於栽培特色「東方美人茶」,並朝產銷履歷、有機認證提升安全方向發展,試圖在物換星移中找到新的歷史定位。
以丘陵地形為主的龍潭鄉,氣候溫和多霧,土壤富含鐵質,適合茶樹生長,早年相關產業蓬勃,茶園、製茶廠遍布,栽植各類茶種,然而,近年工商業進駐、人口老化,茶園逐漸萎縮、陸續廢耕,春秋冬三季的包種茶不敵高山茶名氣,不上不下的價格又難抵大陸茶低價威脅,未能有鮮明的定位,讓龍潭的茶產業處境尷尬。
由此看來,龍潭能放手一搏的就屬夏季的東方美人茶了。東方美人茶的品質高低,在於夏茶經小綠葉蟬吸食(著涎)的程度,被吸食後長成的茶芽,能產生特殊蜜香與果香;而為吸引小綠葉蟬著涎,茶園不能施藥,恰與講求安全農業的產銷履歷與有機認證不謀而合,龍潭鄉為東方美人茶的茶鄉意象,以及有機茶的市場定位終於逐漸清晰。
接手茶園已三十幾年的第二代茶農廖勝開,從民國七十一年開始便以有機方式種植茶樹,歷經三年減產,在生態恢復平衡、害蟲的天敵也加入守護的戰局之後,產量早不成問題,客戶群也已穩固。
廖勝開表示,人工和肥料成本高漲,導致許多茶園廢耕,大型茶區可以以量制價,但對小型茶區而言,建立自我品牌和客戶的信任感最是要緊。並未做有機認證、儘管有產銷履歷認證也不貼標籤的廖勝開認為:「憑良心做事情最重要!」
因為茶園不噴除草劑,所以除草成為他體力上頗沉重的負擔,最難克服的害蟲「盲椿象」,則以手抓和剪枝條來抑制。茶園中剛種下的魯冰花是最天然的綠肥,到了二、三月,常綠的茶園幾乎被艷黃的花海淹沒,美不勝收。
對於是否轉型兼做休閒農業?廖勝開先不做他想,只盼守住一片淨土,期待第三代接力再創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