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年),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右任,晚年自號「太平老人」。早年系同盟會成員,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民國成立之後任政府高層官員,來台後續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至終老。身後書法名聲至
今不墜。
于右任書法最引世人注目者,即是創立「標準草書」,民國二十一(一九三二)年於上海成立了草書研究社,他提出「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四大標準,並廣集前人秀逸草書作品,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而後又手寫一遍,並刊印行世。
標準草書的創立,其目的是將草書規範化。其實,草書並沒有所謂的「標準」,書法是藝術,規範成標準即失其精神。如果僅是為了實用,可製成標準字模作印刷用,在藝術上不應該用「標準」二字。
當然,于右任的草書,用筆簡明、形態優美,兩岸同稱其為「草聖」,其書法已有歷史定位。綜觀其書法藝術的形成,可蓋分為兩個時期:一是以魏碑為基礎,具有強烈個性的行楷書時期;二是創立標準草書的時期。
于右任早年對魏碑下過很深的功夫,曾每日臨習《石門銘》、《龍門造像》等北碑名品。他帶有北碑體的行草書,筆墨酣暢,風格獨具;其草書筆筆中鋒,不用側筆,沒有花俏的走筆,線條依然富有變化,有征服空間的氣勢,雄渾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