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文創高手-- 薛運達 尚8從老房子找創業利基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2.11.25
1657觀看次
字級

今年七月,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高孔廉率領相關業者及同仁前往大陸觀摩文創產業發展。海協會副祕書長張勝林和北京市台辦主任馬玉萍邀請北京當地重要文創企業負責人一起出席,其中尚8文化創意產業集團董事薛運達格外受到矚目。
高孔廉在交流會上表示,文化創意產業相較於其他行業起步較晚,目前還是一個相對弱勢的產業。他說,文創產業的發展需要從創意、創新和創業三方面來提升品質和規模,兩岸文創產業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為雙方提供很多交流和合作機會,由薛運達一手打造的「尚8」發展模式能為台灣業者提供經驗。
薛運達回應:「尚8將會結合自身優勢,積極與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部門和企業加強溝通,為兩岸文創企業搭建溝通橋梁和服務平台」,他歡迎台灣企業來大陸發展,也希望尚8走出大陸,到台灣發展。
開先鋒 兩岸文創典範
自一九九七年英國布萊爾(Tony Blair)政府開啟「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CIs)序幕,十餘年間,這個以文化為素材的創意火把傳遞全球。近幾年,文化創意產業旗幟也在台灣四處林立,大學院校紛紛成立「文創學系」,希望能及時培育文創人才。這位以台灣算法是「六年級生」(一九七二年生)的黑龍江人薛運達,因緣際會也在一九九七年創業,卻沒想到,如今他創立的「尚8」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為兩岸文創產業的示範企業。
印有「尚8」品牌的文化創意產業園近幾年在北京迅速發展壯大,分為九個園區,年產值人民幣一百七十億元,尤其近五年,業績增長二十倍,被業界稱為「尚8傳奇」。薛運達的主要創意就是「保護城市建築遺產,留存城市歷史記憶」,吸引並整合人才與產業,將破舊的廠房改造為文創集中地。
像海基會一行人參訪的「藝術8—中歐藝文之家」就是「尚8」旗下的第八個園區,創建於二○○九年,由原中法大學舊址改造而成。毗鄰故宮和中國美術館的中法大學,兼備東西方文化元素,處處洋溢著唯美與異國情調。在這裡,音樂會、書法展、雕塑展、繪畫展、公益慈善等文藝活動已舉行過百餘場。尚8集團計畫在未來三至五年,建設二十個品牌園區,這些創意基地總計占地十多萬平方公尺,預計吸引四百二十多家文化創意公司及創業青年,提供六千多個工作機會。
花十年 了解創意業態
創業十多年,薛運達在接受陸媒專訪時說,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前十年都只是在打底子」,摸清楚文化創意業態,也等待有一天能將自己擁有的資源一個個串接起來。從一九九七年到二○○七年,儘管在北京成立第一個小平台「尚程式庫」,但他南下深圳、上海,做過時尚、廣告,還親自扛著機子拍片,還到國外留學三年,到北大、北師大、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從財務、企業管理到平面設計,無所不學。而且他效率很高,曾經一年出版四百多本畫冊、參與策畫服裝品牌。
藝術專業的科班出身,讓他對文化創意有著天生的敏銳,特別的是,他對改造老房子樂此不疲,二○○七年他改造北京市電線電纜總廠,推出「尚8」,引爆他過去所累積的能量。曾經出國見識的薛運達說,美國蘇荷區、倫敦東區、德國魯爾區和法國原葡萄酒倉儲改造成的貝西小鎮,都是國際上工業遺存再利用的經典範例,因此,他在大陸作的文化創意產業風險不大,因為早已被證明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北京CBD核心區郎家園八號,是北京市電線電纜總廠,從老式工廠大門走進去,裡面有一道道又窄又高的鐵框玻璃大門,推門進去眼前是新潮時尚空間,有藝術家工作室,有跨國公司設計部門;有全球頂級設計品牌展示廳,還有各種各樣攝影、網路、影視、新傳媒公司。在二、三十平方公尺到四五百平方公尺大小不等的工作空間,也有國際知名品牌入駐,像是愛瑪仕。這些國際品牌到「尚8」不只是為了賣東西,而是選擇尚8的品牌和文化附加價值。
而在薛運達看來,尚8不僅是房東,而且是這些企業的組織者、參與者,甚至是直接投資者。
透過異業合作,形成跨媒介的產業鏈條,薛運達巧妙創造出京城文化創意產業的聚集平台,而這份整合能力就是他所擁有的真本事。

人脈當錢脈  整合異業能力強

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薛運達提起做園區賺的第一桶金時感慨良多,他說:「我在北京汽修六廠租了一萬平方公尺的庫房,把它改造成工作室,那裡一天的租金要(人民幣)五千元,一個月就是十五萬元,在當時是一筆巨款。家裡資助我十萬元作為訂金。其餘用我上學拍片攢的幾萬元,剩餘的資金是我偶爾接拍廣告的收入等七拼八湊的。原本改造後的庫房想出租,卻一直沒有人來。三個月後,四十五萬元的租金,交了十五萬元,欠了三十萬元,我已經瀕臨崩潰。」
儘管回憶起當時情形,仍然脊背發涼,但是薛運達咬牙堅持下來。園區的第一個客戶是他現在的好朋友攝影師王化人,「那時他剛從法國回來,租了三百平方公尺的空間做工作室。」他說,現在王化人成了薛運達的合作夥伴,慢慢有愈來愈多的藝術家和創意企業逐漸被吸引過來租房辦公,形成一個文化人集聚的地方。
隨著人氣的聚集,薛運達的工作室出租,第一年就獲利人民幣二百萬元。薛運達說:「事實上,那時大多數人完全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我所吸引的客戶也僅局限於身邊的藝術家朋友,並不像現在這樣有意識地引進各種類型的文化企業。」
在社交場合永遠是焦點
經營平台最重要的就是人脈要夠廣,薛運達一位中央美術學院的同學說,他就是那種一眼就能讓人記住的人,愛表現、很有幽默感,在社交場合中能掌握局面,永遠是焦點,你會看到他時時刻刻都在說話,每天都在趕飯局,「最後你可能忘了他說了什麼,但這個人你怎麼都忘不了。」同學說,薛運達在中央美院進修,上課必定舉手發問,課後常請同學吃飯,在飯局中,薛運達善於把客場變主場,活躍氣氛,從不怯場,能很快與人熟悉起來。
經營尚8後,有人說,薛運達從不組兩、三個人的飯局,說這樣的飯局時間、精力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凡是他的飯局,都是十幾人、二十幾人。一頓飯下來,他還能為人勾畫清晰合作前景。
朋友談起他,都覺得他的個性激情澎湃,精力充沛,創造力非凡,對藝術作品感覺強烈,注意細節,唯獨邏輯、條理性差,不善於公司具體的運營與管理,朋友都很奇怪,這樣的「文藝老青年」居然創業經商去。
或許他不是個好的管理者,但絕對是個優秀領導者。因為大家共同的結論都是,薛運達的腦子快,喜歡創新,能凝聚人心,尤其善於洽談合作。

小檔案
薛運達,1972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工業城市雞西,父親在礦務局職工學院工作,以篆刻、書法見長,八○年代曾創辦書畫院,還經營書店。雞西當地工業廠房林立,高聳煙囪、機器轟隆聲以及工人上下班的自行車流,構成薛運達難忘童年回憶,也成了他日後創業的重要元素。
1997年,薛運達從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尋找創業點子。當時,北京中心城區有不少老國企閒置或廢棄的老廠房,尤其是位於北京市建國門至朝陽門一帶的商務中心區(簡稱CBD,知名國際企業、金融機構在此處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附近的光華路,一邊是美侖美奐的現代建築,一邊是持重滄桑的廠房倉儲,讓他印象深刻,但當時並沒有把工業遺存開發再利用的先例。在工業城市長大,又經過藝術科班教育的他,卻發現這種強烈反差所透出的美感,他想附近有中央工藝美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藝術家聚集之地,應該有市場潛力。
2007年他創建「尚8」品牌,兩年後參與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先後投資藝術8中歐藝文之家、新單位電影工作室等文化創意產業。目前,他的「尚8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為北京首屈一指的品牌式、連鎖化大型綜合性園區,引進國內外企業共一百六十餘家,2008年產業園年營業額人民幣20.14億元,上繳稅收1億多元。吸引許多高端企業及文化精英進駐,包括藝人成龍、周杰倫;電影導演張藝謀、徐克等人亦多次到園區參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