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英九總統邀集行政、立法、考試三院院長討論後,社會爭議多時的軍公教勞年金改革大計終於啟動。這項工程意義重大,關係全國逾千萬軍公教勞體系工作者及其家屬的晚年生活與世代正義,改革不容輕忽,也不能失敗,需要朝野兩黨與全民共體時艱,戮力完成。
勞保、退撫基金雙雙傳出可能破產的消息,引起全民恐慌,也促發了這波大改革。但怎麼改才公平、軍公教勞工作者才負擔得起,卻是人云亦云,各有立場。再加上國、民兩黨各有考量算計,連是否召開國是會議討論改革都談不攏,可見改革是說來容易、做來難。
馬英九總統扛起責任,邀集三院院長開會,並提出初步改革方向,算是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根據會議共識,改革方向定調為「繳得多、給得少、領得晚」,也就是要提高繳費費率、降低所得替代率、延後請領時間。軍公教勞「福利」大縮水,但相較於四大基金破產的危機,這不可承受之重實難以逃避。
目前最明確、但影響最大的一項變革,是要把軍公教請領退休年金的方式由「八五制」改為「九○制」,甚至是更困難的「九五制」。在最壞的情況下,軍公教退休人員要年滿六十五歲、年資三十年才能請領退休年金。相較於現行的「八五制」,請領年齡又晚了十年,對廣大的軍公教人員心理與實際生活衝擊之大,可以想見。
退休年金制度必須改,但是否一定要採取相對激烈的「九○」或「九五」制,政府則需要更多考慮。一旦延後請領申請年齡,可能解決了國庫每年的現金支出,但延後退休年齡也可能造成工作績效的差別。如在中小學立即產生師資高齡化的問題,不利教學。而軍公教職場的整體就業競爭也立刻加劇,年輕人就業門檻更高,不但不利新血加入,也形成對另一個世代的不公。
行政院定調,這次年金大改革,並不觸及百分之十八優惠存款與年終慰問金的問題。但這兩個議題卻是激起廣大勞工階層相對剝奪感最嚴重的癥結,行政院雖然避談,但未來改革方案送到立法院,立委可能會舊事重提,屆時將徒增爭議,影響改革進度,行政院應該慎重思考,提出適度規畫,以減少改革阻力。
雖然馬英九開了改革第一砲,但民進黨並不買帳,蘇貞昌、蔡英文仍主張應召開國是會議。執政黨如何結合反對黨力量、甚至要預先化解自家立委的歧議,都關係退休金改革能否成功。
不過我們仍要指出,目前看到的改革「繳得多、拿得少、給得晚」,都是要求軍公教勞工作者「節流」,但政府要求民眾共體時艱的同時,最根本的還是要想辦法拚經濟,提升國民所得;當人民的生活寬裕了、幸福感增加了,政府再來「拔更多的毛」,大家的痛感也就不會那麼深刻遽烈。這是馬政府推動退休金改革大輪的同時,必須體會、實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