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燕子故事 心知話盡春愁處 相對依依如故人

文與圖/陳牧雨 |2012.11.20
2113觀看次
字級

金章宗明昌五年(一一九四年),蔚州定安(今河北蔚縣)人田琢在中進士後,看到金朝的形勢愈來愈危險,因此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

塞外的連年征戰,兵荒馬亂之際,所見盡是一片荒涼寂寥的景象。有一年春暮,在田琢屯兵住處的屋梁,突然來了一對燕子在上面築巢。給這塞外荒漠,帶來了些許春意!

或許無聊吧?總之,田琢把這對燕子當成了朋友,每天燕子早出晚歸,田琢都打開門戶迎送。燕子則回報以輕盈的舞姿及呢喃的歌聲。雙方感情逐漸深厚了起來!

春天結束了,秋社將到。一天,這對燕子突然飛上田琢的椅背,呢呢喃喃的,似乎在向田琢訴說些什麼……

「或許在向我道別吧?」田琢突然想到:「天氣逐漸轉寒,燕子是應該要南飛了。」於是動手寫了一首〈贈燕詩〉,並且抄寫在一張小紙條上,製成蠟丸,繫在燕子的腳上:「幾年塞外歷崎危,誰謂烏衣亦此飛;朝向蘆陂知有為,暮投第舍重相依。君憐我處頻相語,我憶君時不掩扉;明日西風悲鼓角,君應先去我何歸。」

是啊!你們終將回到故鄉;而我,卻還是「歸期未有期」呢!

八年後,田琢調任潞州(今山西長治)觀察判官。一天偶然來到公廨中的含翠堂。突然飛來兩隻燕子,一隻在屋簷和窗戶間跳躍飛翔,另一隻則停在硯屏上,一唱一和,叫個不停。田琢仔細一看,居然在燕子的腳上發現一個蠟丸。原來這對鳥兒是當年塞外認識的老友。

田琢為感念重情相尋老友的燕子,特地請了同年進士畫家龐鑄為此畫了幅〈燕子圖〉,並且寫了一首長詩〈田器之燕子圖〉,來紀念此段因緣。

田琢和燕子重逢的逸事很快就傳開來了。許多詩人甚為感動,紛紛寫詩紀念。如:

李純甫詩:「一別天涯十見春,重來白髮一番新;心知話盡春愁處,相對依依如故人。」

楊雲翼詩:「危巢客舍久相依,常記西風社日歸;海國傳心千驛隔,塞垣回首十年非。新詩尚在人空老,舊夢無憑鳥自飛;寄語《齊諧》休志怪,沙鷗相款解忘機。」

後來連年戰亂,田琢所擁有的〈燕子圖〉詩,最後因戰亂而遺失了。

幾十年後,蒙古太宗十一年(一二三九年)七月,詩人元好問意外地獲得了此詩手稿。同時又巧遇田琢的兒子田仲新,〈燕子圖〉詩因此得以物歸原主。

七年後,元好問想到了這件事,還是忍不住也寫了一首詩紀念此事:「才氣田侯絕世奇,山丘零落更堪悲;休驚燕子詩留在,化鶴歸來未可知。」

其實中國人一向對燕子十分友善。或許根源於燕子年年去來,而且每次歸來都會回到去年的舊巢,這種不失信用且重情義的表現每每令人感動吧!所以,自古以來,詠燕名詩名句不勝枚舉,早自《詩經》時代就開始了。如:「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而五代名詞人馮延巳,曾藉著燕子守信年年相見的性格,轉換成女子對郎君的期望,委婉動人,〈長命女〉云:「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然而,最有名的燕子詩,莫過於唐朝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念舊的燕子,為何會離開舊巢,飛入尋常百姓人家?當然必定是舊巢頹毀,故居不在。劉禹錫用燕子,道盡了王謝家族的興衰,也道盡了千古不易的人事無常鐵律。

再怎麼有情的燕子,面對人事的變遷:「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畢竟也是無能為力的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