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2010年印度創辦沙彌學園,目前有九位釋迦族後裔出家。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而後與美國、日本等國相繼斷交,外交處境窘困;事隔二十一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創立國際佛光會,在許多無邦交國家成立協會,步入世界舞台;二○○三年,佛光會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同意,正式取得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諮詢委員會的會員身分(UN/ECOSOC),象徵著台灣以宗教、慈善的力量,重返聯合國旗下組織。
「組織在家信徒、結合社會資源、擴大佛教影響,正是國際佛光會成立的意義。」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表示,一九九二年星雲大師創立國際佛光會,二十年來,匯集世界各地的企業領袖、知識分子、社會精英等,發揮僧信平等的精神,擴大佛教徒的影響力,改變傳統佛教消極落伍的刻板印象,更讓佛教走向社會、邁向國際,讓五大洲的人士因佛光會認識佛光山,進而了解佛教與中華文化。
慈容法師表示,佛光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宗教組織,其在推動文化教育、慈善弘揚、會議共修、聯誼交流等領域,皆有具體的卓越成果。感念佛光會長年的服務奉獻,今年五月,美國伊利諾州州長頒贈文告明訂每年的五月十六日為「國際佛光日」;日本議員幾度專程來台感謝台灣、佛光山馳援日本強震災難;今年倫敦奧運盛會,佛光會的法師,則榮任「宗教輔導師」一職。
國際佛光會的組成,儼然是佛教史上的大團結。二十年來,佛光會成長快速,分支機構延伸至全球五大洲,從地球極北的莫斯科、喜馬拉雅山上人煙罕至的印度拉達克,都遍布佛光人,形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國際化格局,更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諮詢委員會會員,同時也是聯合國公共資訊部門會員(UN/DPI)。
「在聯合國認可的一千餘個非政府組織中,國際佛光會是極少數以華人為主的民間團體,也是唯一的中國佛教組織。」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佛光山代表兼美國紐約道場住持覺泉法師表示,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國,因此在外交處境的艱難條件下,國際佛光會總扮演主動出擊的角色,積極參與聯合國的保障婦權、衛教保健、兒童關懷、解決糧食、文化教育等議題,因成效卓越,已連續兩次通過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審查,蟬聯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諮詢委員會的會員資格。
覺泉法師表示,聯合國評鑑非政府組織績效特別重視「可持續性的未來」,這與佛光會多年且恆長地在各國推動慈善、文教工作不謀而合,像是巴拉圭佛光會經年投入照護孕婦和早產兒,十三年來已為超過三千八百五十名早產兒保命;巴西佛光會自二○○三年在當地推行「如來之子」方案,協助兒童受教,免於淪落街頭,至今有超過兩千名兒童參加佛光會提供的足球、語言、電腦等課程,並獲得食物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