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理說不清時,只能用譬喻。
經常有理說不清時,只能用譬喻。
舉例的目的,是讓人從旁觀者的角度,用更寬廣的思維,去理解原本就能夠理解的真相,卻是左右橫豎都無法描述清楚的狀態。
但若你真用「事不關己」的態度,去聽聞這樣的譬喻,或者緊咬這暫時讓你渡海的小船,死也不肯上岸,那麼,佛陀只好狠狠地打你一棒,硬說你在「謗佛」。其實,你是否謗佛,並非重點,也不是佛陀在乎的目標。罵你謗佛,最終的目的,仍是希望藉由這棒喝的瞬間,去打開自己的死胡同,看清朗朗晴空的浩瀚,放自己一馬,坦蕩蕩地遊逛去吧!在文字語言的局限裡,漫遊那無盡想像的空間,安住於不可思議的自由自在。
自由只有自己給得起。
今天拿到有鹿文化出版的《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看到星雲大師提起邀約母親對兩萬餘信眾說幾句話,她未如預期怯場地侃侃而談:「……大家對我這麼好,我老太婆沒有東西送你們,我只有把我的兒子送給大家。」內心忽然有所悸動而落淚。做為母親,沒有比這更寬大的胸懷了,不識字的她,肯定受到極大的煎熬,而未能清楚表達,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徹底掀開了數十年的忐忑,一幕了然。
曾經受邀去國父紀念館聆聽大師演講,那也是唯一的一次。現場座無虛席,扶老攜幼熱鬧萬分,向來怕群眾的我,已然不安,大師開講後,我更是傻眼。
原來,即便是說法,看起來理當艱深難懂的哲學,面對群眾時,照樣得有本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隨緣宣說。這本事,除了本該熟讀的經書理論基礎,還要能通透人心。
這場演講,顯然不適合我,這並非我高人一等,或資質愚鈍不受教。不在那樣的狀態裡,原因非常多。喜歡攀緣附會的人,可以說緣分不具足,或者沒有傳承的認可,甚至沒有福報。然而,不管我當時是否受教,卻清楚知道,並沒有白去。因為我始終在思考並自我辯論當時的心態與認知,在這自問自答的思索過程裡,至少弄明白了一個小道理。
做為一個出家人,甚至必須管理更多的出家人,以及不明白什麼是出家人的人,你能付出多少?
姑且不論戒律與誓言,單單是面對來自四面八方各種行業與生活慣性的人,卻要說著同樣的道理,而勢必企圖讓大部分的人明白,便非等閒。且不論知音難覓,就是讓人糊里糊塗地「接受」,也得有相當的見地與寬容,才能讓旁人也感受到你的同理心。
而最最難的,卻是說出一個道理後,要斬釘截鐵地告訴對方,這是個譬喻,你若明白了,請趕緊丟掉這個道理,因為真正的道理,不可言說。這恐怕要有非常龐大的慈悲心,才可能做得到,單看大師的母親,願意交出自己的兒子給眾生,便已經是大得不得了的道理,照樣,無法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