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萱
文/陳念萱
信不信,我是專挑看不懂的字眼寫?這樣的招供,會讓你看得心驚膽顫嗎?
我從來都不是客氣的人,說這話,絕非謙虛,只是想盡量誠實。因為我的「誠實」,一半取決於你的看法。
看看六祖對「種諸善根」的註解有多嚴苛:「一心供養,隨順教法……常行恭敬,承順教命,不違其意。……起慈悲心,不生輕厭。有所需求,隨力惠施。……於一切惡類,令彼發歡喜心,息剛戾心。於六道眾生,不加殺害,不欺不賤,不毀不辱,不食其肉。」做完這些,還要深信自身本具清淨佛性無有染汙,並相信眾生都能成佛。
以上種種,我都希望別人能做到,自己,算了。
經常聽人說:「你有慧根,你比較善良,所以你比我有智慧,你比我更慈悲…… 」言下之意,你懂是應該的,我不懂,因為,我活該?
但根據《金剛經》的內容,懂不懂,分很多的層次,就連佛陀座下最優秀的千二百比丘(有資格聽聞《金剛經》),也分得出好幾種悟道的次第,即便是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的須菩提,也得趕緊丟掉那好不容易晉階的次第,七轉八彎地探測,究竟「空性」的大海有多深?距離佛陀所展現的空性,阿羅漢,渺小得不值得滯留,即便是停留一秒,都是多餘。
那麼,平白贈送「空性」大禮的佛陀,還能多在乎你的善良與否?
重點是,不管他是否在乎,你都無可避免地隨著自己造的業,無止盡地流轉。無論他多麼地想拯救你,若非你自己「願意」累積足夠的福德,他就算找來所有的天人飄散花雨,陣容龐大地妝點法相,你,一句也聽不進去,甚至,一個字都不想看。
據說,六道之中,生為人,是最幸運的。因為六道各有其苦與悲,卻只有做人,才有足夠的空間與機會,聽聞並理解佛陀的教法。
因此,僅僅是做為人,便已經是難得地「種諸善根」,更遑論,你還翻閱過《金剛經》,不管現在懂不懂,未來,而且是不久(數得到)的未來,你肯定有機會懂,只要「一念生淨信」。雖然這一念,仍然有雞生蛋與蛋生雞的哲學辯論,到底是福德讓你有淨信,還是淨信讓你有了福德?
但若你膽敢耍賴直搗黃龍,直接相信,且全然無條件地相信,誰能攔得住你?
誰又能跑來跟你說:「喂!你福德不夠,不可以信?」
話說回來,不管誰有善根,都跟我沒關係。看看佛陀,有多大的善根啊?想想須菩提,那是多麼浩瀚的福德啊?我卻距離如此地遙遠,然而,我真的,距離得很遠很遠嗎?
善根,是用百千萬劫種下來的。一點一點累積的。
時間,是騙局,如果我能用一秒(一念生淨信)來換取千秋萬代,又何必等億萬劫才願意相信?
你還要繼續浪費時間辯論雞生蛋的哲學邏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