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群益生協會理事長 周福寶
料理者/言湘屏
圖/董舒清、郭玫岑
每年陽曆約莫9月23、24日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為「秋分」節氣。
「秋分」有兩個意思:一是秋季前後九十天,秋分恰好是在當中,將秋季一分為二;二是秋分當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因此,白天與黑夜時間幾乎相等。此後,陽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開始日短夜長。
詩詞歌詠
萬態深秋去不窮,客程常背伯勞東。殘星水冷魚龍夜,獨雁天高閶闔風。
瘦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壓斷蓬。
—— 清.黃景仁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
節氣話語
秋季有許多水果上市,多數人的觀念裡,水果吃愈多愈好,事實非如此!營養專家提醒我們,吃水果的時候應注意兩點,而此兩點提醒,也和中醫的養生觀念有密切關係。
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不同的水果。虛寒體質的人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熱量少,這樣的人要選擇溫熱性的,包括荔枝、龍眼、石榴、櫻桃、榴槤、李子等;反之,實熱體質的人代謝旺盛,易「上火」,就要多選如香瓜、西瓜、梨、香蕉、番茄等寒涼性質的水果。
俗話云:「多事之秋」,意味在秋分時節,人很容易生病。秋分養生得宜,人就能安然度過冬天。
首先,可多吃銀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漿、蜂蜜、藕等滋陰潤燥的食物,少吃薑、韭、椒、蔥等辛辣食物。脾胃保健方面,可多食易消化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涼性食物。
其次要養陰補氣。有些年紀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較少,容易眼睛乾澀、乾咳舌燥,中醫稱為「陰虛」,要適度服用養陰藥以改善體質,常見的養陰藥有枸杞、玄參、玉竹、麥冬等,可促進唾液腺體的分泌,也可潤喉,亦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若是屬於過敏體質,就應著重在「補氣」上,忌吃寒涼食物。常見的補氣藥有人參、黃耆、白朮、伏苓等。
調養食譜
黃芩炒苦瓜

功效:1.清熱解毒 2.燥濕瀉火
材料:
黃芩……………………20克
苦瓜……………………300克
薑………………………5克
素油……………………10CC
鹽………………………3克
作法:
1.黃芩洗淨後,放入鍋內加水煮25分鐘,去渣留汁備用。
2.苦瓜洗淨、切片備用。
3.薑洗淨、切絲備用。
4.熱油鍋入薑片爆香,再放苦瓜、黃芩液和鹽等,翻炒約3至5分即可。
石菖蒲生薑湯
功效:1.散風去濕 2.活血理氣 3.開竅
材料:
石菖蒲…………………20克
生薑……………………5克
白糖……………………適量
作法:
1.石菖蒲洗淨、浸泡後切片備用。
2.生薑洗淨、切片備用。
3.將石菖蒲、生薑放入鍋內,加水和適量白糖,煮約3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