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 回眸人生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

翁智琦 |2012.08.25
1731觀看次
字級
延續《茉莉人生》的創意,導演文森帕蘭德、瑪嘉莎塔碧繼續合作《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圖/傳影互動非報系


延續《茉莉人生》的創意,導演文森帕蘭德、瑪嘉莎塔碧繼續合作《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

電影的故事其實很單純,是敘述一個小提琴音樂家納沙.阿里,畢生以藝術為職志,他與商人之女依蘭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最終因依蘭的父親認為音樂家過於貧窮,無法給女兒安穩的生活而反對,他們因而無法結為連理、被迫分開。

這段戀愛經驗對納沙.阿里的演奏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將對依蘭的思念轉化在音樂中,並因而成為優秀的小提琴手,不斷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

離家多年的音樂家,再次回到故鄉——伊朗的德黑蘭,納沙.阿里這次得面對自己的終身大事,他依順母命迎娶了從小便暗戀他的教師法蘭姬,並生下一對兒女,然而納沙.阿里壓根不愛法蘭姬,而對於身為父親與丈夫應該盡到的家庭責任,納沙.阿里也從來不放在心上。一次,納沙.阿里正在家中演奏,法蘭姬面對成日賦閒拉小提琴又對她格外冷淡的丈夫氣憤不已,於是上前抓起丈夫心愛的小提琴,一把摔爛。

電影的敘事時間

電影便以納沙.阿里四處尋找新琴為開端,好不容易找到一把大師名琴,新的觸感與琴音,讓納沙.阿里又想起那把被摔爛的舊琴,傷心欲絕的阿里決定從此不再演奏,並且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經過了八天的絕食,納沙.阿里終在第八天死去。從絕食到死亡歷時八天,這八天便是電影的敘事時間。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用了倒敘法去一一回憶阿里的生命,這樣的平鋪直述原本會顯得單調,然而導演運用了動畫元素以及黑色幽默的手法詮釋,讓這段回憶顯得創意十足。流暢的運鏡與特殊的取角,像是納沙.阿里手指下的音符,既有悠美旋律,又帶著專屬於藝術家個人故事的那抹哀傷。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雖是講述一個生活不得志的音樂家瀕臨死亡前的回憶故事,關於音樂家對於藝術及情感的執著,最後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同時也提醒著我們:面對不那麼令人滿意的人生,我們身在其中,究竟該如何自處?

溫暖的力量

因絕望而一心求死的納沙.阿里,並不知道當夜深人靜時,平時調皮搗蛋的兒子,每晚在床邊默默為他祈禱。納沙.阿里並不知道,總是憤怒的法蘭姬始終深愛著他,並且深深為他的琴音感動。納沙.阿里更不會知道,那個已嫁作人妻的依蘭,即使表面上佯裝毫不熟識,卻躲在街角為他們曾有過的那段珍貴記憶而暗自神傷。

事實上,納沙.阿里身邊有許多深愛他的人,就連嘴巴上說對他毫無印象的依蘭,也是將他視為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回憶。

或許,當我們遭遇挫折、鬱鬱不得志時,可以不必像納沙.阿里一樣作這樣的選擇,我們只需用心感受,即會發現我們身旁所擁有的幸福,而這些溫暖的力量,足以讓我們保有勇氣與力量向前跨步,即便你我的人生,有時實在不是那麼令人滿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