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一條大路通羅馬》 寫一首 羅馬生活詩 翁智琦 |2014.06.28 語音朗讀 17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每部電影都有屬於它的傳說。「傳說」幫助電影被記憶、被分類、被定義。 圖/海鵬影業提供 每部電影都有屬於它的傳說。「傳說」幫助電影被記憶、被分類、被定義。 圖/海鵬影業提供 每部電影都有屬於它的傳說。「傳說」幫助電影被記憶、被分類、被定義。 圖/海鵬影業提供 每部電影都有屬於它的傳說。「傳說」幫助電影被記憶、被分類、被定義。 圖/海鵬影業提供 每部電影都有屬於它的傳說。「傳說」幫助電影被記憶、被分類、被定義。 圖/海鵬影業提供 文/翁智琦 每部電影都有屬於它的傳說。「傳說」幫助電影被記憶、被分類、被定義。《一條大路通羅馬》的傳說是這樣的:它創下威尼斯影展七十年來首次由紀錄電影奪下最佳影片金獅獎的紀錄,打敗了當屆強勁對手蔡明亮《郊遊》。它是一部敘述羅馬生活風景的電影,但是整部片看不到羅馬標的建築,只有一句「從這兒可以望見梵諦岡」的台詞,觀眾才恍然大悟,這裡是羅馬。 電影靈感據說受到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一九七二年的電影《羅馬》(Rome)以及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小說《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的啟發,所以就有人說這部電影使得兩位很了不起的義大利文藝工作者在羅馬交會。 關於這些傳說,我想我們都可以先心存疑問後,親自看過電影,自己再慢慢去找出答案(威尼斯影展獎項除外,我們有時很難推敲出評審的口味,而且相信觀眾當中有人是蔡明亮的粉絲)。 拍攝羅馬眾生相 第一個疑問是,這部拍羅馬的紀錄電影,為何捨棄相對有名的羅馬建築、城市意象而去拍一條七十公里長的環城線快速道路(GRA, Grande Raccordo Anulare)呢?想想,一個地方之所以有意義,很大的原因是「人」。 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花了三年拍了這條交通要道上的羅馬人,他看見了什麼?在這條道路上穿梭來往的,是在棕櫚樹叢間錄下甲蟲鳴叫聲的植物學家;是在道路旁舉行瘋狂派對的一群變裝妓女;是教導烏克蘭籍女友如何吃瓜的漁夫;是淹沒在華麗收藏中的沒落貴族;是對演技侃侃而談的中年肥皂劇演員,這些人就是羅馬這個地方最珍貴的平常風景。 若要拍攝路上的眾生相,容易顯得瑣碎。然而,導演顯然極具巧思地找出一個關鍵人物:救護車司機。電影靠著這位救護車司機,得以抵達每一張臉孔的地點,也得以讓電影說出每個人的片段故事,流暢又合理地成為一首羅馬生活詩。 城市是記憶符號 另一個疑問則是,電影如何讓費里尼和卡爾維諾在這裡相會?他們又是如何相會?費里尼在《羅馬》裡,為了探究「羅馬是什麼」,讓故事發揮最大的自由。我們在《羅馬》找到現在與過去、真實與想像、歷史與幻想之間,在充滿變動的永恆中去拼湊羅馬的圖像。 然而,與《一條大路通羅馬》最具關連的,則是費里尼在作品中將環外道路比喻為「首都周邊的土星環」,是羅馬城周邊最不可思議、最奇特的,複雜又有趣的象徵。吉安弗蘭科.羅西抓住這個重要象徵,那些在路上被攝入電影的面孔,則是解開羅馬之謎的答案之一。 再看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小說重塑忽必烈大帝與馬可波羅的傳奇相遇,馬可波羅侃侃而談他在帝國疆土上的見聞,城市是記憶、也是符號,然而,核心關懷都是土地與人民之間的關係。《一條大路通羅馬》採取旁觀方式,去看環外道路與羅馬人的關係,也是如此。 電影最後結束在環外公路的監視器畫面,這些格狀畫面切割出城市生活,我們得以覺察片段,卻始終看不見城市的真實全貌。旁觀的鏡頭,象徵著我們的視線。在鏡頭之外的城市,從來不是不存在,往往只是被限制在外而視而不見。 前一篇文章 觀影你我他 《遠離越南》 下一篇文章 優質電視選 2014佛光盃國際大學籃球邀請賽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質電視選】《另一種注目》【影中人生《巴布狄倫:搖滾詩人》】用搖滾改寫音樂史【動畫片《衝出迷境》】危難時保持善良【優質電視選】《生活智多星》【院線片《366日》】放手也是一種選擇【優質電視選】《人生調色盤》 作者其他文章院線片 《該死的順序》 黑色幽默中的社會矛盾院線片 《寂寞星圖》 憑藉自由而新生院線片《鱷魚的黃眼睛》 魯蛇的母姐情仇院線片 《 鯰魚真驚奇》 生出勇氣的日常紀錄片 《刪海經》 獵奇背後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