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小學堂 豪雨不斷,交通部應加入治水行列

文/柳中明(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 |2012.07.27
1764觀看次
字級
莫拉克颱風期間大批漂流木堆積河邊、海岸。 圖/李蕙君

或是山區暴雨,土石沖刷,地基崩壞,其乃因為山坡保護不利,以及道路無法適應豪雨。此時,交通部門僅能緊急修護,然後再按傳統修建工法鋪設道路與保護山坡,結果是暴雨頻頻,山區道路永遠千瘡百孔。

明明傳統的道路工法是錯誤的,是必須改變的,為何交通部門卻不更改。原因無他,因為交通部沒有治水責任,所以在無責無權的陋習下,當然就不會思考創新改變。

事實是:最創新的JW生態工法,可以讓阿里山的豪雨快速穿透路面,全部儲存到路面下的碎石儲水層,再搭配透排水管,讓雨水在鋪面下進入排水箱涵。換言之,道路是可以不用排水溝的,因為道路表面會是零逕流,雨水或是被儲存或是被排除,但都是在道路表面之下進行,如此將非常難再出現「壽比河」的景觀!

同樣的工法用在山區,除非是緊臨河床旁的道路,因為河川暴漲與擴大,導致道路沖毀。否則,山區道路的路基將很難流失,而兩旁山坡也將不易出現坍方災情。

何謂JW生態工法?此工法已在台灣成功實驗超過八年,但交通部官員與相關專家仍是緊抱傳統觀念,認為道路是不可以進水的。關鍵就是沒有治水之責,認為只要道路不會壞,就夠了!卻沒想到道路是可以幫忙治水,可以幫忙節省提高排水標準所需要的經費,所以就不願去費神理解新的時代所出現的新工法,此真乃是台灣人的悲哀!

JW生態工法是台灣陳瑞文先生所發明,JW為其名字的英文開頭字母縮寫,乃代表其一系列的工法品牌,網路上有詳細資訊可以查閱。

JW生態工法採用結構性空調導水塑膠管,取代傳統鋼筋,搭配混凝土,鋪設強化混凝土硬鋪面,所以可以行駛重車。譬如可以取代台北市交通專用道,每日讓上萬輛的公車通行,而且發明人提出十年保固,就是十年不會龜裂,不會凹凸不平,保證平整。

JW道路在混凝土硬化後,將塑膠管的孔蓋打開,則雨水將直接穿過塑膠管,進入混凝土鋪面之下的碎石儲水層。台灣營建院的實驗證明,每小時可以通過1.5公尺到12公尺的水,遠遠超過氣象上所可能出現的每小時0.3公尺降雨。所以行政院水利署進行多年實驗,發現其表面逕流量幾乎是零。

JW道路下方的碎石儲水層,是治水的關鍵。若果道路一公里長、寬度50公尺、積水0.5公尺,相當於積水量1000×50×0.5=25,000立方公尺。現在改變為JW道路,下面有效儲水為0.2公尺,則需125,000平方公尺面積的改變,相當於須改變2.5公里長道路,就可將所有的表面積水,藏到道路之下。事實是:除了道路,若同時改變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等,效益更佳。此外,儲水層內搭配透排水管,則可直接排入地下箱涵,省去道路兩旁排水溝的設置。 顯然,JW道路有效提高現有排水系統的排水標準。

國際探索頻道以「一石二鳥」(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來讚美JW工法,因為颱風時儲水避免淹水,乾旱時則可抽取使用。

許多人擔憂:如此創新的工法一定很貴!事實是:一切材料取自當地,就算是第三世界國家都可使用,價格如何可能昂貴!(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