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大、清大團隊參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主導的研究,首次發現金星軌道內小行星。圖為金星/取自NASA網站
【本報訊】國內外學術合作又一成功案例,中央大學天文所與清華大學天文所共組的「探高(TANGO)」團隊參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主導的「史維基瞬變設備」(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簡稱為ZTF),今年初成功發現了第一個位於金星軌道內的小行星-2020 AV2,振奮研究團隊。
根據《聯合報》報導,中央大學表示,史維基瞬變設備(ZTF)為加州理工學院主導的國際合作計畫,已於2018年3月開始科學觀測,該望遠鏡利用47平方度超廣視野相機進行各類的巡天計畫。透過前所未有的廣視野觀測,可捕捉到充滿動態的夜空。
太陽系的小行星主要位於主小行星帶(火星與木星之間),極少數的小行星軌道位於地球軌道內,被稱為Atira,而2020 AV2又被細分為Vatira (運行軌道全在於金星軌道內的小行星,V代表金星)。此類小行星軌道非常特殊,須藉由行星的重力擾動才能從太陽系其他地方進入金星軌道內。

圖說:中央大學天文所與清華大學天文所共組的「探高(TANGO)」團隊參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主導之「史維基瞬變設備」(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簡稱為ZTF),於今年初發現了第一個位於金星軌道內的小行星—2020 AV2。圖/中央社
《聯合報》報導,中央大學表示,Vatira曾被預測,但軌道位置特殊所以不易觀測 (類似水星、金星只能在晨昏被觀測)。為了尋找地球特洛伊小行星與Atira,ZTF太陽系小天體團隊進行多次暮光巡天觀測(Twilight survey),發現多顆地球軌道內小行星,且陸續刷新了最短軌道周期紀錄。2020 AV2的發現除了證明Vatira的存在,更進一步幫助天文學者了解太陽系小天體的模型。
在科技部補助下,中央大學天文所和清華大學天所合組的「探高」團隊是ZTF國際合作隊伍的一員。主要科學目標在於太陽系小物體、變星、超新星和重力波的光學對應體的追蹤觀察。暮光巡天是由馬里蘭大學的葉泉志博士與中央大學天文所葉永烜教授所建立的觀測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