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琴師姑 圓滿人生的旅程

阮愛惠 |2012.07.22
3159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第一代俗家弟子、佛光山教團第一個入道的師姑——吳寶琴女士,二○一二年七月十日晚上九時,於宜蘭安詳往生,她的弟弟吳憲雄夫婦及侄子侄孫多人隨侍在側,恭送他們敬愛的姑姑、姑婆最後一程。

吳寶琴師姑生於民國二十五年,成長於兄弟姐妹眾多的大家庭。她的母親、阿姨們篤信佛教,是雷音寺(今佛光山蘭陽別院)虔誠的信徒,常常至寺裡誠心供養。一九五三年起,星雲大師以無比的毅力與熱情開始駐錫雷音寺弘法,寶琴師姑的母親常差遣她至寺裡供養食物和用品,寶琴師姑因緣啟動,十三歲就皈依大師門下,自此展開她和大師長達一甲子的師徒法緣。

有一段時間,茹素的母親因為生病而至雷音寺靜養,寶琴師姑因而至寺中侍母。大師覺得聰慧靈敏的寶琴不再升學至為可惜,於是送她到台中修習幼保科,結業後,讓她到佛光山創辦的幼稚園擔任老師。寶琴師姑感念大師栽培之恩,全力以赴,春風化雨,將仁心慈愛傳送給幼苗般的小朋友。

看頭看尾 練就十八般武藝

之後,寶琴師姑被調任到佛光山朝山會館擔任管理主任,處理信眾掛單打齋事宜。這個工作開發了寶琴師姑的細心及耐心,以及處理調度事務的能力。而寶琴師姑自此以常住為家,大師指示什麼,她都非常順從尊重,而且每個任務,她都結草銜環,使命必達。除了分內工作,其他部門她也常去「看頭看尾」,必要時給予他人協助及幫襯。有一次,寺內的舞龍舞獅團少了一個團員,寶琴師姑二話不說就下去幫忙,居然也舞得有模有樣。就這樣,幾年下來,寶琴師姑差不多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

民國六十九年,因佛光山台北松江別院已經容納不下日益增加的信眾,星雲大師決定在民權東路購建普門寺。因限於經費,必須採取合建。星雲大師委派寶琴師姑出面,代表寺方洽談合建事宜。寶琴師姑一肩挑起大任,從與建商交涉,到一期一期繳付工程款,期間常遇到資金調度問題,寶琴師姑必須一邊打會,一邊勸募功德款,跑三點半是家常便飯。而工程進行期間,她也親至現場監工巡視,不忽略每個細節。總之,普門寺從籌建到落成,寶琴師姑可說「文的武的、一手包辦」。

普門寺啟用之後,寶琴師姑要關照的層面更廣了。她秉持著大師「素菜結緣」的理念,任何一位來到寺裡的信眾,都能聽到她親切的招呼:「吃飯了沒?」她本身也有一手好廚藝,隨時為信眾添飯加菜,來到普門寺的每位信眾,都感受到如沐春風的喜悅。

開枝散葉 吳氏家族大護法

寶琴師姑天性幽默開朗,常講笑話笑倒一堆人。她懂得善巧權宜,不受既有的框限。例如出國辦事時,雖然英文不靈光,但她也能靠比手畫腳達成溝通。她記性驚人,從不必使用電話本和筆記簿,常用的電話號碼、大事小事的處理次序,她都井然有序,絕少出錯。

雖然身在佛門,但寶琴師姑對俗家的親屬十分照顧。年少時她常到哥哥經營的餅鋪幫忙,和小她三歲的外甥女林秀蘭情同姐妹,林秀蘭婚後也帶領家族成員接近佛光山,十分護持普門寺;另一位外甥女林秀株也受影響,長年護持美國西來寺。而在佛光山普門寺,寶琴師姑也巧遇堂侄女吳麗瑛,事業有成的吳麗瑛在姑姑的引領下,更發心精進,護持海外道場不遺餘力,成為榮譽功德主。姪子書法家潘慶忠,亦發心在道場教書法多年。來自宜蘭的吳氏家族,因寶琴師姑的因緣,在台北開枝散葉,成為護持佛光山道場的重要力量。

不只是對外廣結善緣,在同門師兄弟的心中,寶琴師姑也是一位互切互磋的道侶。尤其對晚近出家的小輩,她總是盡力提攜,不遺餘力,示現了優婆夷的典範,令晚輩稱誦不已。

十四年前,寶琴師姑發現自己罹患了中期鼻咽癌,但她以平常心看待,且透過電療,控制住癌細胞。只可惜,一場感冒,造成肺炎,短短的期間,因肺氣腫,讓寶琴師姑得以卸下今生的功課,得年七十七歲,往生佛國淨土,安享妙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