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空軍在台北市松山機場舉行「翔鷗操演」,慶祝空軍斥資三十幾億元,向法國歐洲直升機公司採購,隸屬嘉義基地空軍455聯隊空軍救護隊的三架EC 225超級美洲獅(Super Puma)民規救護直升機,正式成軍服役。
然而就在國防部與空軍「沒事當有事辦,小事當大事辦」舉行翔鷗操演,凸顯當今政府把武器外購當成政績大事炫耀之際,南韓空軍(ROKAF)黑鷹特技小組那幾天也正在有六十多年歷史、每兩年舉行一次的英國Farnborough國際航太展,首度展示該國自製的T-50B金鷹(Golden Eagle)型超音速噴射教練機,受到矚目。
諷刺的是,T-50研發成果,部分來自於台灣國營漢翔公司的經國號戰機設計團隊,被南韓挖角楚才晉用,T-50實際上是經國號的單發動機縮小版,二○一二年適逢T-50原型機試飛成功十周年。
這是凸顯南韓繼家電、汽車、造船等產業之後,進軍軍用航空器國際市場的強烈企圖心。相形之下,台灣的政府高層和軍方怠於扶持本國航太產業的消極態度,令有識之士歎息。
自從經國號戰機產量減半停產後,便停滯不前吃老本,不進則退被南韓超越,甚至得靠推銷防痔瘡坐墊與義肢等醫療復健器材,自闢財源(美其名曰多角化經營)。
近年來,歷任三軍統帥和國防部主事者的軍事投資,都以武器外購為尚,當成政績向國人炫耀。南韓在歐洲直升機公司技術援助下,研製自己的新一代軍民用直升機。
兩相對照下,台灣航太產業政策前景晦暗不明,政府高層和軍方主事者難辭其咎。
陳晚(台中市/航太產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