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專題報導】不到一個月,倫敦奧運中華代表團便將啟程前往英國,十四種運動項目、四十三位選手早已緊鑼密鼓展開訓練,全神貫注於奧運賽事,以奪牌為終極目標。
從今年三月開始,具備奧運參賽資格選手開始第三階段集訓,目前只要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可提供練習的場地,體委會便希望選手進駐,在此調整,亦得以在飲食起居上、心理上給予照護,使其專心備戰。而提供選手的飲食也馬虎不得,食材是否含有農藥、瘦肉精等,中心都會送驗;尤其有分量級的參賽項目,選手的飲食更需個別調配。
鑑於以往曾經發生選手因騎機車受傷而無法參賽的憾事,體委會全民競技處科長葉劉惠娟表示,隨著賽事逼近,有規定選手不騎乘機車,也最好能在營休假,避免外出發生意外,而中心內則提供卡拉OK、放鬆課程等供選手調節壓力。
葉劉惠娟強調,選手自我管理皆已甚嚴,因此體委會並不特別嚴格規定選手紀律,只全力給予行政支援。舉例來說,有的選手今年過年只給自己放一天假,顯示自我要求很高。此外,教練亦會給予規範,如射擊選手林怡君,也在教練的要求下,婉拒媒體採訪,希望選手不受任何干擾,專心準備賽事。
台灣此次在倫敦奧運較具贏面的項目,仍以過去曾獲獎牌的項目如跆拳道、舉重、射箭等最有希望,但葉劉惠娟指出,也不能輕忽其他項目,如這次羽球、帆船、擊劍等都甚具潛力。
至於奪牌預測,體委會至今仍不願對外表明。葉劉惠娟說,選手長期努力才能取得參賽奧運的門票,都有追求最佳成績的決心,必將全力以赴,體委會不希望因此造成選手太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