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專題報導】台灣選手將拔營前往倫敦的關鍵時刻,「奧運金牌推手」、體委會參事的彭臺臨本著「沒有夢想,沒有熱情,運動搞不起來。」的思維而設立十面金牌目標,此「膽大包天」的目標遭媒體及大眾質疑並不意外。
但他認為,唯有抱持著夢想與決心,才能激發團隊士氣,令選手排除萬難,興起敢想、敢衝的勇氣。
彭臺臨仗義直言的個性使「桀敖不馴」的評語始終相隨。其所提出「奧運奪金策略」最為人津津樂道,也帶領著台灣代表隊於雅典奧運中,奪下中華民國史上至今「唯二」的金牌。
彭臺臨表示,每個國家都有其運動文化而孕育出豐厚的產業與人力資源,而台灣則在跆拳道、射擊、射箭、棒球等方面基礎深厚,及具奪金潛力。
在彭臺臨自行請纓擔任體委會全民競技處處長期間,積極結合運動科學、心理輔導、運動營養等專家,組織支援團隊,聘請有實際經驗的外籍教練,整合所有資源成為選手堅實的後盾,「盡力做到讓上蒼感動,就是把上天所賦予的天賦發揮到淋漓盡致。」
他說,除了實力與技術的培養外,選手的特質也很重要,「一雙堅定、專注、發亮的眼神」表示夢想,而且面對極大壓力仍能全神貫注,相信自己做得到!這在競技現場相當重要,也攸關成敗。
因為視每位選手為金牌選手,所以在訓練的標準上是以超越奧運紀錄為基準,藉以培養選手自信及場上企圖奪金的霸氣,「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們就要以百分之一百一十的努力去達成。」他計畫將奧運金牌「奪金知識」傳承下去,鎖定目標後,鍥而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