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道德淪喪的銀行家

 |2012.06.30
1628觀看次
字級

英國巴克萊(Barclays)銀行集團日前坦承虛報倫敦銀行同業美元拆借利率(Libor),遭罰二億九千萬英鎊(相當四億五千餘萬美元),創下美國、英國主管機關歷年來罰款最高紀錄。消息傳出,巴克萊股價單日重挫逾百分之十,英國首相卡麥隆強調,此案一定要有人負責。除了巴克萊之外,高達二十家銀行被調查,正顯示,唯利是圖的金融業,講究道德的人愈來愈少。

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是歐洲貨幣市場上,銀行與銀行之間一年期以下短期借款利率;作為國際金融市場高達三百六十兆美元貸款、衍生金融商品、信用卡與學生貸款的利率基礎。這項基準利率如果被大銀行蓄意操控,將影響全球數百萬借貸者支付的利息。巴克萊銀行被控自二○○五至二○一○年間,操縱這項利率,企圖掩蓋銀行的經營困境,並從中牟利。醜聞爆發後,巴克萊執行長戴蒙(Robert Diamond)表示「心有愧疚」,將主動放棄巨額紅利;外界要求他下台的聲浪不斷。

外電指出,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與瑞士等國監管單位均主動調查此案。除了巴克萊銀行外,至少還有二十家大銀行遭到調查,日本官員表示,花旗銀行、瑞士聯合銀行都在調查之列。英國財長則點名蘇格蘭皇家銀行、匯豐銀行也遭調查。由於銀行的誠信遭質疑,英國銀行協會已開始檢討改進Libor利率通報過程中的可能缺失,避免同樣的錯誤再度發生。

自華爾街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大型跨國銀行的聲譽一落千丈。今年三月中旬,一名高盛主管史密斯(Goldman Smith)在離職前夕投書《紐約時報》,痛斥高盛公司高層道德淪喪,企業文化唯利是圖,把客戶當冤大頭,只想扒光客戶的錢。這篇投書刊登之後,引發軒然大波,高盛主管自是完全否認。銀行家們如果不是道德淪喪,必不至於掀起金融海嘯的濤天巨浪,讓數百萬民眾因房子被查封而落得無家可歸的下場。

從愛爾蘭到西班牙,許多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成了眾矢之的。最近西班牙總理拉荷伊向歐盟提出一千億歐元的紓困案。正因為該國銀行業虧損累累,亟待政府救援,無奈政府債台高築,已是彈盡援絕,於是被迫向歐盟申請紓困。對於西班牙民眾而言,政府想盡辦法救銀行,卻大砍人民的津貼與福利,還要向人民加稅,非常不公平,因此街頭示威抗議不斷。

自金融海嘯以來,各界對銀行家的批評聲浪居高不下。以往大家以為這些擁有巨額資本的大型銀行,在風險控管方面必定非常謹慎;但近年來金融弊案層出不窮,如巴克萊醜聞案愈演愈烈,正凸顯大型銀行內部稽核與風險控管出了問題。對於外界的責難,衣著光鮮亮麗的銀行家或許覺得委屈;不過,許多做假帳、虛報的醜聞不斷爆發,銀行家必須以實際行動來重建社會大眾對他們的信任,金融監理機關更必須上緊發條,盡到監督管理的責任。這些跨國大銀行的弊案,也正是給我國金融監理上的一大警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