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天敵繁殖分場參觀的學生,對用來對付果實蠅的寄生蜂都感到很好奇。圖/陳彥豪
文/吳加雄(永和社大生態講師)
在台灣進入秋季之後,常有機會聽到虎頭蜂攻擊人類,甚至造成死傷的新聞,而這類憾事也使得與虎頭蜂外觀有幾分相似的寄生性蜂類,招受池魚之殃,寄生蜂(Parasitoid wasp),是指膜翅目細腰亞目中金小蜂科、姬蜂科、小繭蜂科等靠寄生生活的多種昆蟲。寄生方式很多,而寄主從卵到成蟲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能被其寄生。
寄生蜂有許多種類是屬於益蟲,尤其在農業生物防治上功不可沒。例如有某些寄生蜂是專門除去椿象、蝗蟲等農業害蟲。而有些則是居家害蟲,例如蟑螂、蒼蠅的寄生性天敵,寄生蜂根據其寄生的方式可區分為下列數種:
卵寄生蜂類:將卵產在寄主的蟲卵之中,其孵化時間比被寄生的宿主早兩到三天孵化,然後吃掉宿主、成長、化蛹、羽化成蟲。最著名者:蜚蠊瘦蜂、跳小蜂。
幼體寄生蜂類:將卵產在蝶蛾類的幼體(毛毛蟲)的氣門中,幼蜂孵化時便吸吮宿主體內組織的體液,但是不會立刻讓宿主死亡,而是等到宿主將吐絲作繭時才破體羽化而出。
蛹寄生蜂類:將卵產在蝶蛾類/椿象類的的蛹體中,幼蜂孵化時便吸吮宿主體內組織的體液,但是不會立刻讓宿主死亡,直到成熟、宿主乾枯之後,化蛹羽化而出,如姬蜂;成體寄生蜂類:將卵產在被害蟲的成蟲身上,幼蜂孵化時便吸吮宿主體內組織的體液,但是不會立刻讓宿主死亡,直到成熟、宿主乾枯之後,化蛹羽化而出。如小繭蜂、小姬蜂等。
與寄生蜂類同樣被人誤解的昆蟲,是蒼蠅的親戚—寄生蠅,其外觀多樣,難與有害種類分辨,但寄生方式與寄生蜂類似,均可根據寄生寄主的階段,區分成卵、幼體、蛹及成蟲四類。
行筆至此,筆者已介紹了一些害蟲的寄生性天敵,但還沒有介紹「寄生」這兩個字的真正意涵,其實「寄生」是指一種生物生於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並從後者攝取養分維持生活的現象。
前者稱寄生物,後者稱宿主,寄生物若寄住在宿主體內,稱為內寄生,例如鉤蟲寄生在動物的消化道;而那些生活在表面的稱為外寄生,例如蚊子和造成足癬(香港腳)的黴菌、吸取其他植物養分的菟絲子。若一個寄生物會殺死宿主的,便稱為擬寄生物。另外有一種寄生形式稱為竊取性寄生,是寄生物偷取宿主所捕捉的或是準備好的食物,所以從這個定義來看,大多數的寄生性天敵,其實都是寄主的擬寄生生物。
天敵生物防治,是人類利用生態系中,生物之間的食物網關係,「以蟲治蟲」的例子,天敵防治的好處在於可減少農藥的使用,對非標的害蟲之威脅性小,且天敵一經立足,即可自行繁殖與散布,無須其他資源投入,另外對於生態與環境影響之程度較低,而在台灣也已有成功的天敵生物防治案例,例如紅胸葉蟲釉小蜂防治危害可可椰子的紅胸葉蟲。
以上介紹的天敵生物,有些其貌不揚,有些則跟具有危害性的親戚外觀類似,如果能多認識這些天敵生物一些,除了不會自己嚇自己外,也不會因為誤殺了一個具有益處的生物,而讓這世界多添了一條無辜的冤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