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 對成功視而不見 常保危機意識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2.06.17
739觀看次
字級

今年三月二日,台灣半導體龍頭企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公布接班人選,從三月五日起,公司多了三位「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劉德音和魏哲家,引起媒體、外資法人和投資大眾的關注與討論。
四月二十三日,大陸知名民營電信公司華為科技總裁任正非也在發布二○一一年度財報時表示,將實施輪值CEO制度,由三位華為高階主管郭平、徐直軍、胡厚昆輪流擔任CEO,他還呼籲員工不要挑剔這項制度。在〈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輪值制度辨〉一文中,他說,為了規避意外風險帶來公司運作的不確定性,為避免個人過分偏執帶來的公司僵化,未來這三位CEO將集體決策。
日前才被《財富中國》(Fortune China)選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企業家之首,影響力超過聯想控股公司董事長柳傳志、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今年六十八歲的任正非,比起八十一歲的張忠謀,年輕許多,但在創立華為之後,已經動過兩次癌症手術、經常激勵員工要隨時保有「危機感」的他,不得不思考接班問題。
大陸媒體認為,輪值CEO制度上路,代表華為的強人時代結束,未來的決策將是妥協的決策,日後華為恐怕難有大膽冒險的決策。
沒有榮譽感 只有危機感
事實上,若讀過一篇由任正非撰寫、名為〈華為的冬天〉的文章,幾乎就能立即了解這位為人低調,與媒體保持距離的董事長,為何事事戒慎恐懼,並且早早提出接班布局的規畫。
思路清晰、文筆甚佳的任正非,經常在華為公司內部刊物《華為人報》上發表文章,談公司前景及市場趨勢。二○○一年初,這篇〈華為的冬天〉刊出後一炮而紅,不僅在IT業界流傳甚久,許多公司的主管都向下屬推薦必讀。因為在華為二○○○年銷售額達人民幣二百二十億元,稅後淨利二十九億元,位居中國電子百強首位時,他在文章中大談危機和失敗,讓人印象深刻,也切中所有企業主管的心。
文章距今已超過十年,但讀起來一點不過時,他在文章中警惕員工,千萬不要沉醉於昔日的成功,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他說:「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他闡述自己的危機理論:「危機的到來是不知不覺地,我認為所有的員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場想問題。如果說你們沒有寬廣的胸懷,就不可能正確對待變革。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變革,抵制變革,公司就會死亡。」
不要發牢騷 不要留原地
他曾對員工說:「要活下去,就只有超越,要超越,首先必須超越自我。」任正非一開始創業,就比照外資薪資,吸收願意拚搏的年輕人,根據大陸媒體報導,「新員工還沒到華為上班,員工到華為的火車票、行李托運費、火車站到華為的車資,全由公司埋單,正式工作之後,華為不只薪資比其他公司有競爭力,員工還有大筆股票分紅,分紅甚至比薪水還多,曾有華為員工辦好離職手續後,人資部拿給他一大疊分紅,七年年資員工,身價達人民幣千萬元。」
因此,在公司改革的過程中,他也要求員工一方面努力提升自己,一方面要團結合作,提高組織效率,「在改革過程中,很多變革總會觸動某些員工的一些利益和矛盾,希望大家不要發牢騷,說怪話,特別是我們的幹部要自律,不要傳播小道消息。」他說。
一般員工總覺得在大公司的生存之道,就是「明哲保身」,但任正非說:「在本職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敢於負責任,使流程速度加快,對明哲保身的人一定要清除。」他認為,華為給了員工很好的福利,一定會有人說千萬不要丟了這個位子,因此,凡是只想到要保障自己利益的人,「已經是變革的絆腳石。在去年的一年裡,如果沒有改進行為的,甚至一次錯誤也沒犯過,工作也沒有改進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職務。」他認為,有些人雖然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但他管理的部門效益提升,就要重用這種幹部。反而那些沒犯過錯誤、又沒有改進的幹部,可以直接免職。

他的成功哲學與遺憾
當年,華為大舉進攻海外市場,一批不到三十歲的華為幹部,銜命前往東南亞、中東、非洲和南美等第三世界市場,也進入西歐和北美一級戰區,與思科、諾基亞和北電網絡等公司迎戰,靠的是任正非大量分紅給員工。而他自己,在華為成為營收千億級的大企業時,仍自己買車,自己開車,不用公司的錢請司機,甚至和員工一起在員工餐廳裡用餐。
「我的不自私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華為今天這麼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他在另一篇同樣流傳甚久的經典文章〈我的父親母親〉中寫道,「父母的不自私,那時的處境可以明鑑。我那時十四五歲,是老大,其他一個比一個小,而且不懂事。他們完全可以偷偷地多吃一口糧食,可他們誰也沒有這麼做。爸爸有時還有機會參加會議,適當改善一下生活。而媽媽那麼卑微,不僅要同別的人一樣工作,而且還要負擔七個孩子的培養、生活。煮飯、洗衣、修煤灶……什麼都幹,消耗這麼大,自己卻從不多吃一口。我們家當時是每餐實行嚴格分飯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給制,保證人人都能活下來。不是這樣,總會有一個、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涵義。」他說。
高三那一年,某次他在家複習功課,餓得受不了,就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著吃,結果被爸爸碰上,想鎖櫃子防止他偷吃,家裡卻窮到連一個可上鎖的櫃子都沒有。他的媽媽經常早上塞給他一個小玉米餅,要他安心讀書,「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也進不了華為這樣的公司,社會上多了一名養豬能手,或街邊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這個小小的玉米餅,是從父母與弟妹的口中摳出來的,我無以報答他們。」
念舊又感恩的他,於是在一九九七年中國改革高等教育制度,開始向學生收學費時,以華為集團名義,捐獻人民幣二千五百萬元的寒門學子基金給教育部。
為了創業成功 失去健康
從困苦的環境中才能淬煉心志。由於爺爺、奶奶相繼病逝,任正非的父親差一年沒有讀完大學,輟學回家。那時正值國共合作開始,全國一致抗日,父親在同鄉會的介紹下,到廣州一個同鄉當廠長的國民黨軍工廠做會計。也因為這段經歷,使得任正非的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刁難。
他還記得,一九六七年重慶武鬥激烈時,他是「扒」著火車回家。因為沒有票,還在火車上挨過上海造反隊的打,他想補票也不行,造反隊硬把他推下火車。回家後也不敢直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下車,而在前一站青太坡下車,步行十幾里回去。半夜,父母見到他,還來不及噓寒問暖,就讓他明天一大早離開,深怕別人看見,影響他的前途。
臨行前,他的父親脫下一雙舊皮鞋給他,父親說:「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以後有能力要幫助弟妹。」
父親的叮囑他不敢忘,在重慶的槍林彈雨下,他將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還學習邏輯、哲學和三門外語。日後他一想到當年穿走父親的皮鞋,沒念及父親那時做苦工更需要鞋子,「感覺自己太自私了。」他說。
遺憾的還不只這件事,正當他為華為努力奮鬥向海外拓展之際,他的母親因車禍往生,事後他聽妹妹說,母親去世前兩個月,還掛念他創業是否能夠成功,省吃儉用存了幾萬元,以後留著救助他,「華為有了規模發展後,管理轉換的壓力十分巨大,我不僅照顧不了父母,而且連自己也照顧不了,我的身體也是那一段時間累垮的。也因此理解了要奮鬥就會有犧牲,華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機會與責任,也消蝕了自己的健康。」
這真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

小檔案
任正非,1944年生於貴州安順市,中國大陸民營電信設備企業——華為公司創始人兼總裁。中學畢業後進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學習。入伍期間從事軍事科技研發,1978年,由於工作傑出,以軍隊科技代表身分,出席全國科學大會。
1980年前後,由於中國大規模裁減軍隊,任正非帶著創業資金退役到深圳創辦華為。華為最初代理香港交換機,後自主研發萬門交換機成功,逐漸發展為中國大陸研發能力最強的電信設備製造商。
2012年《財富中國》(Fortune China)公布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企業家名單,任正非名列第一,超過第二名的聯想控股公司董事長柳傳志、第三名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但在個人財富上,由於他只擁有華為百分之一點四股份,因此在《富比士》(Fobes)2012年富豪排行榜上,只位居中國富豪第八十二名,個人身價約為十億美元。
任正非所創立的華為,目前在印度、美國、瑞典、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設立了多個研究所,超過八萬七千五百零二名員工,其中百分之四十二從事研發工作。截至二○○八年六月,華為已累計申請專利共二萬九千六百六十六件,已授權四千二百五十六件,連續數年成為中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
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以及三十五個全球前五十強的運營商,服務全球超過十億用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