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創意-- 木桌椅 創意改造 賦予新生命

阮愛惠 |2012.05.27
1475觀看次
字級
在沒有圍牆的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裡,文學館前林蔭環繞的「休憩文化區」,近日許多外來運動的民眾、遊客、學生、教職員等紛紛投訴:「被坐壞的木桌椅零零落落的擺在那裡已經一個多月了,為什麼不移除?」總務處不堪其擾,就在這被誤稱坐壞的椅子旁,立了解說牌,喔!圖/淡江大

在沒有圍牆的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裡,文學館前林蔭環繞的「休憩文化區」,近日許多外來運動的民眾、遊客、學生、教職員等紛紛投訴:「被坐壞的木桌椅零零落落的擺在那裡已經一個多月了,為什麼不移除?」總務處不堪其擾,就在這被誤稱坐壞的椅子旁,立了解說牌,喔!原來是淡江建築系學生發揮創意改造木桌椅,將現有兩張桌椅解體,不經裁切再組合,並與周遭環境結合,讓呆板的木桌椅重新有了三十種的使用方法。

淡江大學文學館前自改為人行步道後,總務處放置近二十張木桌椅,在詩意的林蔭大道下,遊客、師生使用木桌椅來小憩、討論、社團活動,這個「休憩文化區」變成為校園浪漫文藝指數百分百、粉絲評價百分百讚的最佳首選。

日前淡江建築系碩士二年級同學林昭翰應用「生態心理學領域」中,詹姆士吉布森自創的「支應性」的理念,即從「生物原有的知覺」的觀點,用新的方式看待人與環境的關係,亦即人在自然而然中找到環境的價值。

林昭翰認為校園就是舞台、學生就是演員,好的校園場所應該具備發展性、安全性、創造性、多樣性、挑戰性。

他觀察到學校休憩文化區是遊客及師生最喜歡造訪之處,使用者對於木桌椅的需求,在活動行為方面有飲食、交談、閱讀、休息,在身體行為方面則為坐、置物、倚靠。

現有的擺放方式其缺點是選擇性極低、缺乏與環境互動關係、身體動作可能性低、支應性低,於是創意就在此發想了!他想在此區創造有趣的戶外用餐區或停留等待區,以激發使用者對環境有想像力及創造力。

林昭翰發揮創意設計的做法,將兩張木桌椅解體、不經裁切再組合、與周遭石坐椅兼護坡路擋結合。為了設計不同旋轉角度及高度,創造多種支應性的成品,林昭翰還參考台灣地區人體計測資料庫十八到二十二歲大學男女之身長、指尖點到地長、肩寬等十六項人體部位的平均值,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六款,可直接置放於石坐椅兼護坡路擋的成品,此成品有三十種使用方式;若想讓解體的木桌椅恢復原狀,由於不經裁切所以馬上可組合回去。

淡江大學資傳系同學劉佳祥表示,當初經過休憩文化區時,看到被解體的木桌椅也產生極大的困惑,後來定睛一看旁邊的解說牌,才知道創作者的意念,原來是發揮創意改造及活化呆板的木桌椅,讓它有不同的詮釋,真佩服同學的創意!

劉佳祥進一步表示:現在他於解體的木桌椅等候同學時可跨著坐、側著坐、盤腿坐;大考將近時書讀累了,可以轉個身斜躺或斜坐在木桌椅上,讓自己背對人群好好的放空休息;甚至在夏日的清晨躺在木桌椅,可以看見陽光從樹蔭裡透出來。

這三十種使用方法很舒服,他常常躺坐在那裡並欣賞綠繡眼、松鼠在樹叢間跳來跳去,發覺另一種淡江之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