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綠色驚嘆-- 垃圾七成 有效回收

文/李濠仲 圖/新自然主義 |2012.05.20
1638觀看次
字級

搬進新屋,房東在廚房的洗手槽下放了兩捆分別為藍色、綠色的塑膠袋,從標示的圖樣,一眼就可理解那是為了落實垃圾分類之用,所有塑膠類丟棄物皆裝入藍色塑膠袋,綠色塑膠則用來傾倒廚餘。

挪威的奧斯陸幾年前開始推廣垃圾分類,但始終成效不彰,直到近年外來人口增加,垃圾量隨之加倍成長,市政府才又開始積極推廣垃圾分類。

挪威是一個曾經急於脫貧,而後漸趨培養自信的國家,他是北歐挖到石油這座黑色金礦而致富的小巨人,往後經濟發展像搭乘噴射機一日千里,只是從此以後全國垃圾製造量年年上升,算是為挪威的生活富裕提供了負面佐證。

「垃圾分類」並不是什麼新鮮措施,台灣早已這麼做,包括紙類、鐵罐、玻璃瓶、塑膠、廚餘、燈泡還有電器用品垃圾等等,社區大樓都有分門別類的丟棄箱供住戶使用。挪威人也相當推崇這方面的觀念,包括每間超級市場都有寶特瓶和啤酒罐回收機,回收的瓶罐還可折算獎勵金,一個空寶特瓶可退還一到二點五挪威克朗(約六至十三元台幣),北歐物價奇高,退瓶費積少成多,也算不無小補,這部分倒是無需宣導,很多人都會自動自發這樣做。

自從挪威人生活愈加富裕以後,生活垃圾總量年年增長,今天已達十年前的兩倍,平均每日、每人製造的垃圾量多達一點一九公斤,這個數字並不好看,比台灣的零點九一八公斤還多出了近零點三公斤(二○一○年環保署統計)。

只是富庶如挪威,八萬多美元的國民平均所得多出台灣數倍,理應也該有數倍於台灣的垃圾製造量,結果並非如此,按照所得比例計算,挪威人人均垃圾量雖然略高於台灣,但誰比較擅於製造垃圾,則未必是挪威得勝。(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