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象空間】襲園美術館 靜待成景的植栽美學

文/李幸芸  |2025.07.06
137觀看次
字級
鹿角蕨自然生長 圖/青埔襲園
綠植牆面 圖/青埔襲園
戶外平台讓人森呼吸 圖/青埔襲園
為盆栽設計了各式「置」 圖/青埔襲園
綠植與雕塑 圖/青埔襲園
曲水流觴 圖/青埔襲園
轉角也讓人驚豔 圖/青埔襲園
荷塘 圖/青埔襲園
綠建築青埔襲園美術館 圖/青埔襲園

文/李幸芸

作為建築設計的核心基地,「青埔襲園美術館」也是藝術展場與創作工作坊。館舍秉持綠建築理念,實踐生命不可或缺的三大元素——陽光、空氣與水,並將植物隨四季更迭的色彩融入建築語彙,展現出蘊藏東方美學精神的和諧與雅趣。

建築的正西側不開窗,僅由東面自然光穿透底層空間,引入柔和的間接照明。白日裡,仰賴豐沛的自然光源,使室內明亮清朗、氣息舒暢。

隨著日升日落、光影流轉,空間表情瞬息萬變,也成就了青埔襲園「山影隨行」的設計靈感來源。這兒也為盆栽設計了各式「置」——一張桌面、一條板凳、一把小几,甚至嵌在牆上的平台,都可成為「置」的所在。

「置」不僅是物品的停駐點,更是刻意安排的視覺焦點,有如長廊中的頓點,或轉身發現的驚嘆號。

這些「置」可擺放各種物件,館主最愛用來放置迷你盆栽。相較於園藝造景,盆栽的最大特色在於可移動性與靈活性,可隨活動或展覽自由更換,依空間脈絡重新構築視覺層次。那些本無風景的角落,透過自然點綴,更見靜謐安然。

在襲園的每個空間,館主精心挑選獨具風格的植栽,讓植物與建築互動對話。

抄經區選用小巧雅致的植栽,搭配其靜謐氛圍,烘托出清幽的靜心之境。

館主辦公室前的挑高空間,放置了錯落有致的熱帶雨林植物,自然蓬勃地舒展生長,彷彿空氣也跟著降溫,讓人心生清涼。美術館西側,高聳的清水模牆面則為地披植物提供絕佳舞台,爬牆虎、薜荔與蔓榕,織出一幅幅流動的綠絨畫布。

「花藝與盆栽,是可以隨處移動的風景。就像空間的配件,可以依據季節或展覽主題更替布置,製造角落驚喜、或是為一道牆畫龍點睛。」館主建築家李靜敏如是說。她喜歡讓植物回歸本質,如在山壁、幽谷自然生長——不刻意雕塑、造型,僅以陽光、微風與時間引導它們的樣貌。植物於是逐漸伸展出平衡與對稱,自然地表現出豐富層次。這是一場花道與建築之間的默契演出,處處流露顧盼有情的靜美。

無所不在的綠建築美學,細緻地沉澱了觀者的心靈。水元素更是綠建築中的靈魂之一——庭園中蜿蜒的水景不僅回應建築設計理念,也營造出「流觴曲水」的意象。水聲淙淙,與光影一起書寫四季的節奏。每一層樓皆設有通往戶外的平台,讓人可以推門而出、深深森呼吸,與自然共處。

植栽,置身其間靜待成景。建築也在時間中養成氣韻。這裡,是一場靜謐的邀請——歡迎來到青埔襲園,聆賞無聲卻深遠的自然低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