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節用資源 永續發展

 |2012.04.27
1502觀看次
字級

世界人口突破七十億,資源有限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尖銳。全球糧食、水資源緊繃,用電、耗油量高速增長。許多國家推動節能減碳,檢討核能政策,開徵能源稅。資源過度消耗已成為人類發展的瓶頸,打造永續環境,成為各國共同的願景。

在自由消費時代,人類必須重新思考,糧食、水、電、油雖是個人消費品,也是公共資源。但公共資源絕非取之不盡的,當世界人口突破七十億,天然資源已成為社會資源,轉為「你有我無」、「你多我少」的性質。中國大陸早已不敢自稱地大物博,二○○五年起,積極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大眾節用資源。

空氣和水、生態與環境都被視為公共財產資源,原本不存在所有權,任何人都可自由利用。但經濟發展,無節制開採利用,道路及交通工具的超負荷運轉,造成空氣汙染,亂採濫挖使森林快速減少,破壞生態與水源。公共資源不能再視為商品、消費品,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但都要「節用」。

大自然的反撲,如洪水猛獸一般,中國大陸統計,每年要以兩個百分點的國民生產總值,去應付那些由此導致的礦災、交通事故,以及洪澇災害、地震、氣候異常等自然災害。

資源和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無節制的能源開採與消耗,帶給人的早已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享受,同時也有巨大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不僅表現在當前生活中,還將遺禍下一代。開始自謙「地大,物不博」的大陸,「建立節約型社會」的口號引起熱烈迴響,資源有限的台灣豈不更應警惕?

回溯歷史,孔子早已警告人們不能「竭澤而魚」,墨子也提出「節用」觀點,具有深遠意義。大陸學者研究指出,墨子認為人的欲望無邊無際,但基本生活之外的需要就是奢侈浪費。墨子「因需設用」的觀點適用於今天:超出基本需要,必定引來生產和消費的不平衡,造成物資匱乏。

油電價格雙漲引發民怨。馬總統表示這是必要的作法,現在不痛,以後更痛。這就是不要遺禍下一代的思考。所以他說,台灣已走到必須改變的關鍵時刻,必須擔起責任,對自己負責,也對子孫負責。

馬總統強調,推動多元能源政策,就必須面對較高的能源價格。唯有如此,才有誘因讓企業發展替代能源,真正思考節能減碳。只有節用公共資源,才能永續發展。

國內長期壓抑油價,不面對國際的高油價趨勢,大家有便宜的油可用,就很難建立節能減碳的環保習慣。唯有調整生活習慣、消費習慣,才是替台灣的未來做對的事。

維護生態與環境這些公共資源,各國都責無旁貸。油電的開發與利用都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若不能節用,產業無法轉型、環保觀念無法更普及,人們用勞動力創造出來的物質資源,將被公共資源超用的惡果吞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