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十七歲黑人少年馬丁遭白人社區守望員射殺身亡,理由是穿著帽T的馬丁看來可疑。命案引發全美關切,各地都有示威,高舉「身為黑人不犯法」和「穿帽T不犯法」的標語。
美國總統歐巴馬說:「我能想像受害父母的悲痛。當我想到這個男孩,就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坦承這起案件帶有種族歧視,要求查明真相。馬丁的父母說:「總統的話深深感動我們,並讓我們猜想:如果總統的兒子看起來就像馬丁,也穿帽T,他一樣會遭起疑嗎?」
美國黑人爭取平權幾百年,歐巴馬當選總統,許多人認為美國的確是民族熔爐,黑人終於獲得公平待遇;但顯然種族平等這條路,還很漫長。不僅非洲裔,美國還有亞裔、墨西哥裔等種族問題。世界各國都存在種族、宗教信仰、性別等不平等問題。
女性地位不斷提高,不過收入與就業率仍與男性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球男性就業率為八成三,女性就業率僅有六成四,男女薪酬差距為百分之十八。女性在高階管理階層的比例偏低,前年世界五百強公司中,僅百分之三的CEO為女性,董事會成員女性也只占一成五。
真愛沒有偏私、沒有差別,要平等對待一切人。現代社會講究人權,人權是尊重人的尊嚴,人與人之間平等對待,反對歧視和不公正待遇。一九九三年第三次世界人權大會制定的《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更在序言中明確規定:「一切人權都源於人類固有的尊嚴和價值。」
人權也保障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文化多元性、多種價值觀構成當今世界基本特徵。台灣有個外勞的雇主強迫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尼女傭烹煮豬肉,就是對不同文化、信仰的踐踏。
世界男性人口遠高於女性,男女性比例嚴重失衡;這種性別歧視在印度、中國大陸特別嚴重。日前媒體報導,國健局正展開「搶救女嬰大作戰」,加強監測醫療院所,掃蕩性別篩檢違規廣告。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平權概念始終無法落實。即使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是女性,去年一家猶太教報紙在白宮發布照片動手腳,刪除希拉蕊,因為它們的信仰禁止刊登女性照片。
自由、平等、博愛,是國父孫中山在百餘年前提出的口號,至今仍是人類普遍追求而未實現的目標。現今世界上,對相互依存的承認、對公正和人權的承諾,儘管進展緩慢,仍然得到擁護。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與「平等對待一切人」的現代觀念,隔數千年相契合。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足見非洲裔並不遜色於其他膚色的人;除了希拉蕊,世界約有三分之一國家的總統或總理是女性,歧視女性的觀念早該揚棄。美國攻打中東油國,固然有戰略與資源爭奪的考量,但也是現代化的「基回戰爭」,自十字軍東征至今,歷千年不歇。
世界大同理念的實踐,必須本於自愛和他愛,最終趨於包容一切的愛。和平的必要基礎是對人的公正;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應擴大為世界人人平等。若沒有平權觀念,不能平等對待一切人,世界爭戰將永無休止,國際間永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