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生耕致富講座】 環保與心保 低碳永續生根

楊慧玉 |2012.04.22
2033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台北道場二○一二生耕致富講座─「環保與心保」論壇,昨天邀請台大教授蔣本基,保署長沈世宏(左站者),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執行秘書張子超共同討論。」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聆聽。圖/台北道場提供非報系

【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由佛光山台北道場承辦的二○一二「生耕致富」專題講座/論壇,昨日由「環保與心保」論壇揭開序幕,邀請環保署長沈世宏暢談建立低碳永續家園,以及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執行秘書張子超闡發環境教育,期能深耕環保;從現場座無虛席,笑聲、掌聲不斷,提問踴躍可見,永續已然在大眾心底生根。

低碳生活圈二○二○成形,面對近期民眾關心的油電雙漲與暖化問題,沈世宏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他指出,引進先進國家已使用成熟的新能源技術,為未來發展方向;當務之急則是建立低碳生活圈,全民落實節能減碳。並預計於二○二○年,建構起北、中、南、東四個低碳生活圈,屆時期能「脫下西裝,換上運動服準備起跑」,加緊追上德國、丹麥等國的腳步。

沈世宏提出多項可供台灣參考的新技術,如丹麥熱電整合的經驗,可將原本廢棄的熱能送至五十公里之外使用,能源使用效率高;又如瑞典建造深至地底的基樁為冷熱交換器,於地底儲存熱與冷等。台灣目前也正評估如何利用流經台灣海峽的黑潮發電,將於綠島設置三個先導型的測站。

沈世宏指出,依九十八年第三次全國能源會議結論,環保署選出並積極建構五十二個低碳社區、四座低碳示範城市及兩座低碳島,預期於十年內形成生活圈。然而低碳永續非一蹴可幾,因此,建構並強化相關人員的執行能力,將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張子超以環境教育為題,呼籲台灣社會思考經濟發展的策略本質及所追求的生活品質型態。他指出,一九九二年聯合國里約地球高峰會,呼籲全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及社會正義。即指我們這一世代在使用物質的同時,應考慮下一代的需求,而這一世代的發展不危害下一代,便為永續。

張子超說,工業革命前溫室氣體濃度兩百八十ppm,如今為三百九十四ppm,可見減碳的重要,因此資源分類、回收便為環境教育之首要,以維持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環機制。

張子超認為,依賴化石能源的發展方式與生活型態勢必得改變。故而環境教育應讓孩子接觸、了解大自然,促使他們思考生活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