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山 行草人生剛柔互現

阮愛惠 |2012.04.21
2338觀看次
字級
思鄉情切的他,惦念著故鄉高齡的慈母,辭掉教職搭上探親的第一班車。圖/阮愛惠、陳耘嘉

融合顏真卿、柳公權、歐陽修及褚遂良四位先賢作品精華,雲林縣國寶級書法家陳岳山體認書法須重藝術及創意,他融古出新,以「行草」體見長。娟秀中見蒼勁,圓潤中有嶙峋的作品風格,正如他精采揮灑卻又勤勞樸實的生活觀。



雲林縣政府日前通過文化資產保護案,提撥巨資進行歷史建築的維修整理,包括斗南國小的日式老宿舍。這棟老宿舍位於斗南國小對面,是雲林縣國寶級書法家陳岳山的故居。現年八十六歲的陳岳山先生曾在這裡居住了四十三年,在這棟木造日式宿舍裡,完成了養兒育女、作育天下英才的重任,開啟了自己的藝術生命。這裡同時也是很多校友的回憶之所,令人回想起當年那位認真嚴謹的「教導主任」。

陳岳山的書法造詣之深,在雲林縣堪稱翹楚。歷任行政首長都對這位大師禮敬有加,視為縣內珍寶。陳岳山的書法名傳海內外,求墨寶者絡繹不絕;只要有展出,常是佳評如潮,前故宮博物館館長何浩天曾稱譽陳岳山的書法是「超世紀、超世界級的文化資產,文氣淋漓、剛健灑脫,是當今一代行草高手。」

古文經典深植心中

一九二七年出生於福建漳平市的陳岳山,生長在書香世家,家中以農為本、以醫為業,自其祖父的年代,就很注重讀書習字,從小陳岳山就在父祖身旁磨墨、校紙,奠下寫書法的基礎。

七歲時,陳岳山進入村中私塾就讀,熟背四書、《三字經》、《千字文》等,這些當年朗朗上口的文章,日後成為他下筆揮毫時的養分。後來陳岳山就讀教會中學及僑民師範學校,但這些古文經典已深植在他心中。

民國三十七年從廈門渡海來台後,陳岳山將大半生的心力奉獻給國民教育,他與雲林縣地緣深厚,三十多年的青春,接續在石榴國小、石龜國小及斗南國小服務,幾所小學的校園內處處留下他作育英才的足跡,也讓他獲得「全國服務成績優良教師」殊榮。

搭上探親列車探母

民國七十六年,尚未屆齡退休,教育熱忱猶在,陳岳山卻急著在當年度八月辦理退休。原來他風聞政府即將開放兩岸探親,思鄉情切的他,多年來惦念著故鄉高齡的慈母,亟欲返家重敘天倫。九月一辦好手續,他立刻搭上探親的第一班車。

退休後的陳岳山,每年都會回福建漳平市的官田老家小住,晨昏定省母親,彌補早年無法盡孝的缺憾。他的父親陳廷璋老先生等不到和長子岳山的再次團聚就撒手西歸,臨終前還寫下〈感念吾兒岳山在台〉詩一首思兒。

為了追懷父親恩德,陳岳山在家鄉官田村內興建了「圭光樓」及「泰和樓」以紀念父親所建之老店,並且以母親之名,在三所學校設立了「方紅緞獎學金」。他感懷地說:「我雖不是財團巨賈,但總算對家鄉後生學子盡一份棉薄之力,藉此告慰父母的遺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