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出訪非洲,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參加博鰲論壇時,都談到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兩岸間現階段已從經貿交流慢慢深化,最需要的就是政治互信。大陸要取得台灣民眾信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台灣有更大的國際活動空間。兩岸應該盡快就這方面進行協商。
扁政府時期因對大陸採取鎖國政策,外交上幾無施展空間。馬政府兩岸關係雖有改善,如這次馬總統的非洲之旅能順利過境孟買,大陸沒有表示異議,對印度來說,也覺得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但僅僅過境並無法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
吳敦義在博鰲論壇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談到,台灣亟待加入許多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底下的國際民航組織、氣候公約組織,以及一些非政府組織等。這些組織政治性較低,無關乎國家的主權,無論是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國際合作的立場、站在大陸視台灣民眾為同胞的立場,應沒有理由把台灣排除在這些國際組織之外。
這不僅關係台灣民眾的權益,也表現出台灣作為一個世界公民的責任。如近年來只允許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年會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是台灣迫切需要加入的組織,不但可以交換醫療資訊,台灣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即時訊息,增進國際間的合作。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發生期間,台灣和世衛組織的互動,就因為台灣不是會員國而成為一大缺憾。
馬總統這次出訪非洲感觸尤深。他特別提到,因為兩岸關係的改善讓台灣的國際空間變大,但台灣的國際活動還有很多限制,他個人對此不滿意,還在繼續努力。在朝野劍拔弩張的情勢下,馬總統已經對大陸釋出很大的善意,如打破二十多年的禁忌,開放兩岸三通,大幅開放兩岸經貿的實質交流,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陸生來台求學等。
最近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時拋出「一國兩區」的論述,雖然這不是新的口號,但對大陸是比「九二共識」更進一步。因為「九二共識」還是「一中各表」;「一國兩區」則承認一中的事實。對於馬總統的這些善意,民進黨認為是自我矮化。大陸除了在經濟上讓利,也應在國際空間讓台灣喘一口氣。
李克強回應吳敦義時表示,透過平等協商可以找出辦法,他相信只要兩岸和平發展繼續向前,我們一定有智慧處理。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在回答記者提到有關馬總統的反應時也說,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透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似乎大陸方面也聽到了台灣的心聲。
吳伯雄拋出「一國兩區」的論述,基本上就排除了「兩個中國」、「一邊一國」的論調。兩岸之間「先經後政」,在逐步邁入政治協商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政治互信,其中的關鍵就是大陸讓台灣在國際上能有更寬廣的空間。兩岸應就這個議題盡快進行協商,以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