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小常識】文房四寶之—墨

文與圖/陳牧雨  |2012.03.27
1510觀看次
字級


墨的起源,一直沒有定論,然而自從長沙戰國楚墓出土了毛筆、竹簡及一些墨塊後,一般認為,墨在戰國時期就已被普遍運用了。

三國魏‧韋誕給明帝的一份奏摺中曾提到說他擅於製墨,可見魏晉時代,墨也已經非常流行。

早期的墨是被做成丸狀,所以有「墨丸」的說法;到了唐代,就已被做成條狀或塊狀,而且也有墨官的設置。南唐李庭珪是歷史上製墨最有名的人,他的祖父就已是墨官,父親奚超也因製墨出名,而被南唐國君賜姓「李」。

現在的墨依其原料分為兩種:

一是松煙墨,用老松枝乾燒成煙煤和膠加藥製成,色澤烏黑,墨色層次多,但較不發亮;另一種是油煙墨,以桐油、菜油、或麻子油等點燃,收集其煙煤再加以漆燒出的煙煤製成,墨色不只黑且發亮。

好墨有:質堅細滑、色澤光潤、輕膠易發墨、上硯無聲等優點。從前蘇東坡以「如小兒眼睛」,形容好墨的墨色又黑又亮又有靈氣。

磨墨時,硯不可有宿墨,注水不可太多,重按輕移,待墨色磨黑,始可再注入清水,再繼續磨墨。也不可急躁而研磨速度太快,否則不僅墨色不易磨黑,而且容易濺出墨水。磨墨可以磨去急躁的個性,修心養性,所以古人有:「因人磨墨墨磨人」的說法。

墨不可受潮,否則易脫膠,致使墨色渾濁;墨也不可風吹日曬,如此墨易斷裂。所以未磨部分可用油紙或塑膠紙包好,使與空氣隔絕。

墨到了明清兩代,還發展出精鑑墨和家藏墨。一是形狀精美,有書畫墨、博古墨等,圖案考究、造型優美適於鑑賞收藏;家藏墨則較注重好煙好膠,以及製作過程的蒸杵功夫等。

總之,墨跟硯及筆一樣,除了書畫之用外,也發展出了工藝及收藏的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