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美牛是馬總統上任後所面臨的的第一道難題,昨日農委會邀集相關部會與學者專家,召開食品藥品專案會報第一次技術諮詢小組會議。會議結論認為應切割萊克多巴胺(培林)與其他種類瘦肉精的用途,以及說明中外目前沒有家畜及消費者食用中毒報告。
會議結論將培林與瘦肉精作釐清,前者界定為飼料添加物,與其他瘦肉精如多倫克羅、沙丁胺醇等作為治療藥品的不同;並指出據十幾年來相關研究報告,並沒有家畜中毒,或因食用肉品或內臟而造成人中毒報告。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進一步解釋,培林雖是乙型受體素(瘦肉精)的ㄧ種,但用途不同、對象不同。會中有學者提出培林是否會和其他藥物交互作用,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的疑慮,陳保基表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所設的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做評估時,針對不同族群與風險已列入考量。
由於瘦肉精美牛和台美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無法脫鉤,致使是否開放問題更形複雜。首次會議結論是否有為培林漂白與消毒意圖,也在會後記者會中備受質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維持一貫表示,沒有預設立場;而許多與會專家於會後也幾乎避談,皆表示「尊重主人」。
本次會議主要討論議題包括培林在動物的應用及各國管理情形、培林在食品安全的報告。與會部會包括衛生署、經濟部、消保處、經濟能源農業處、內政衛福勞動處,以及農委會畜牧處與防檢局;所邀請十位專家學者則有詹東榮、沈添富、李俊璋、蔡清恩教授,以及楊振昌、王任賢醫師等。
受邀出席的十位專家學者中,各有五位分別為農委會和衛生署所推薦,所持立場可能遭受非議。陳保基表示,未來會議會採納產業及消保團體所推薦的專家,至於比例還未擬定。
跨部會會議,後續還會再召開多次,每次將邀請十二位不同專家與會。陳保基再次強調,結論沒有時間壓力,也沒有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