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新烏山嶺引水隧道昨天於環保署環評大會中決議有條件通過。長期關注的環保團體也到現場抗議,指出其鄰近斷層、爆破工程恐造成安全疑慮,且可能危害已列為文化資產的舊隧道。
串連曾文水庫與烏山頭水庫的「烏山嶺引水隧道」,為日本技師八田與一規畫興建,從完工迄今已八十二年,供應嘉南地區農田水利灌溉。但由於時日既久,出現滲漏現象,為避免突發性崩壞或水源中斷,開發單位因而計畫興建。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於環評大會表達抗議,指出開發單位土方估算有誤;新引水隧道有觸口斷層通過,施工安全令人擔憂,恐有蝴蝶效應之虞;新隧道與原隧道最遠僅三百公尺,新隧道興建時的爆破是否會影響舊隧道安全等,都應先釋疑後再審,開發單位並應提出工程施做過程造成舊隧道裂縫擴大的應變措施。
開發單位回應,為減少爆破工程的影響,將離隧道口五十公尺爆破,並設置防震門,將炸藥用量降低,約似二級地震規模。在土方部分,為避免造成淤積疑慮,開發單位承諾外運至有填方需求的公共工程。
環評結論中,要求開發單位施工期間在壩體設置地震監測設施,以釐清未來的責任歸屬;並應監測施工前後的隧道與生態變化,生態復育方面,攔河堰設放水道,在限水情況下,放流河川至少零點零四每秒立方公尺,平時則維持在零點零六每秒立方公尺。
由於「嘉南大圳水利系統」已登錄為台南市首處文化景觀,目前也正爭取為世界遺產。環評委員要求,舊隧道為文化資產,開發單位的保護措施應更全面,施工也應避免對原有結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