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革命
生命的美好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彼此理解、承接與包容。但生命總有不盡公平的事,與我們相連結的這世界,仍然有毀棄、不堪、鬥爭與暴力不斷發生。
有些是發生在與我們不同的文化間;在那些最日常,也最微小的生活中,權力擠迫,讓生命變得更艱難。
而在文化差異之下,這些議題可能更形複雜,如果已經是根深柢固的傳統與觀念,任何形式的革命運動,都是一條長遠而孤絕的路途。
《珍愛泉源》即是一部伊斯蘭世界的女性,努力爭取性別平權的故事。關於這些被禁錮的權利,女性如何突破現實的框架與限制;如何能以柔性或理性的方式,爭取看似理當平等無別,卻是難以奢求的物事。
導演哈杜.米赫羅以類似紀實題材方式,描述伊斯蘭小村落中,女性必須肩負家庭中的一切工作,烈日下,汗流浹背地走過危險曲折的山路,到達山頂水源地,取水而返;而男性即便失業在家,也不分擔任何家務,而在一旁休憩作樂。
村中一名懷孕女性,在取水途中,因滑倒而流產。當村落中女性以歌舞慶祝新生命的誕生時,卻對其他女性因取水滑倒,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肚中小生命的景況,選擇視而不見。
在歡愉與哀慟兩相對比下,家族來自沙漠文化的女主角蕾拉,面對不同村落文化的不合理要求,重新思索女性自身的價值,與婚姻生活的意義。
因此,她發起名為「愛的罷工」的拒絕床笫運動:只要男人不取水不勞動,她們就不歡愛溫存。但這樣的方式,並非簡單的一呼百諾。許多矛盾,不只在男性與女性之間,也存在不同觀念的同性之間。
發起「愛的罷工」運動的蕾拉,也要面對內在的衝突與群體間的壓力,試圖在家族女性的不諒解,與對丈夫的愛中找到平衡。
獨一無二的個體
這場因取水、引水而起的戰爭,不僅在於性別平權的爭取,也在依循傳統或改變傳統的生活抗爭。
市府對村落自來水設備的申請一延再延,理由在於:無須破壞由女性取水的傳統,並且畏懼女性在達到第一項要求之後,將會要求的更多。
本片涉及男性霸權、女性身體權、受教權、古蘭經詮釋權等嚴肅議題,但導演以開闊寬容的方式,揉合各種元素。在抗爭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是最重要的事。
如丈夫問蕾拉這項罷工何時能終止,到底要證明什麼?蕾拉只是堅定地強調:「我存在。」
女性並非男性的財產,而是獨立存在、獨一無二的個體,必須獲得理解與尊重,而非箝制並隱蔽其所擁有的權利。
這些訊息的傳達及其型態,呈現了異元文化與社會中不同的特質,必須經由不同的身分與不同距離的表達,被凝視,進而被理解。
影像最大的特點,為村落女性透過編造歌舞的方式,呈現其生活情境,表達自身的聲音與訴求,採取實際的行動反制權威的禁錮,也展現了女性的堅毅,女性間的情誼。
片尾,女主角丈夫的失戀小妹出走村落,帶著對未來的期待,寫下「就算失去了男人,也要保有愛的能力」的字句,或許,也暗示了女性有朝一日,更能追求自己的權利,好好生活,相信愛,也會更加自由。
如同「泉源」在電影中的意涵,是心靈與生命之水,也是用以滋潤愛情的象徵。而唯一能觸動我們心弦的,仍是那些愛的表情與言語,相濡以沫的愛,便足以使我們以真誠互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