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課‧課文 浪子回頭

文/星雲大師 |2012.01.08
884觀看次
字級


從前有一個人,上無兄姊,下無弟妹,因此身為獨子的他,倍受父母的寵愛,視如命根,總希望他日後能有所成就,因此早早送他入學。

那裡知道此兒天性桀傲不馴,又兼愚笨。數年後,不但學無所成,尤其整天在外遊蕩,恣意花費,使得家道逐漸中落。此人不但不知悔改,反而更加的放蕩不拘,行為無狀,經常蓬頭赤足,衣冠不整,尤其寡廉鮮恥,貪得無厭,可以說已經到了人見人厭的地步。

雖然如此,他仍然不知要自我反省,反而埋怨父母,抱怨親友,又怪祖先神靈不肯保佑,才使他如此狼狽。後來他想,倒不如去事奉佛陀,可以得福。

於是,他馬上到精舍懇求佛陀:「我今天所以來此,是因為佛道弘大寬容,無所不包,我希望成為佛子,請佛陀接受。」

佛陀告訴他:「要想學道,首先要行為清淨,而你卻帶著一身的怨恨汙濁想來入我門中,如果我輕易答允,對你又有什麼益處?你不如快快回家,好好孝順父母,溫習詩書,不犯錯誤,每天沐浴整衣,言行謹慎,辦事負責,勤勉向上,別人便會讚歎你,如此才可以學道呀!」

佛陀於是特別為他說了一首偈語:

不誦為言垢,

不勤為家垢,

不嚴為色垢,

放逸為事垢,

慳為惠施垢,

不善為行垢,

今世亦後世,

惡法為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於痴,

學當捨此,

比丘無垢。

這個浪蕩子聽了佛偈,恍然覺悟前非,便誠心接受佛陀的教導,歡歡喜喜地回家重新做人。從此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勤儉持家,不做非法的事,於是宗族稱孝,鄉里稱悌,國人稱賢,善名遠揚。三年以後,終於又回到佛陀座前,如願出家。

愚痴的心垢去除之後,六根清淨,才能接受清淨的佛法;心垢不除,根器汙穢,善法如何深著於心。因此,學道首要去除心中的垢穢。

摘自《佛教叢書‧佛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