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腳步逼近,選戰日益白熱化;與此同時,歐元區正面臨瓦解危機,一旦情勢惡化,將使全球經濟陷入類似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我們再次呼籲,三組總統候選人趕快停止抹黑負面文宣攻擊,將選戰主軸拉回經濟面,具體說明未來將如何帶領國家邁向新成長階段,如何因應國際變局,如何實踐公平正義並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本月三組總統候選人進行了二次電視政見辯論會,今晚進行電視政見發表會,透過電視與網路直播,向全國選民報告未來的施政目標與方向,這樣的民主程序傳到了對岸,也獲得大陸民眾廣大回響。來台訪問的北京大學教授夏業良日前表示,羨慕台灣總統大選的辯論,期待大陸公民也有機會對領導人提問。這樣的選舉與辯論的過程,讓大陸民眾進一步認識了台灣的民主與自由,令人欣慰。
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以來,經濟成長一直是國家發展的主要目標。然而,一味強調經濟成長而忽略公平正義,並未能為全體人民帶來幸福。今年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風起雲湧,蔓延全球,股神巴菲特拋出富人應多繳稅議題,歐洲的法、德等多個國家紛紛響應,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日前也發表報告,呼籲已開發國家考慮開徵富人稅,以抑制貧富不均的更形擴大。來自全球各地對公平正義的訴求聲浪愈來愈大。
這次選戰中,開徵富人稅與不動產實價課稅等議題成為選民關切的焦點,馬英九總統對此表示支持,但強調資本利得稅的開徵要審慎;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表示將檢討最低稅負制,並在一年內提出非自用住宅不動產交易採實價課稅的具體作法,以提高資本利得者的稅負。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也支持落實不動產實價課稅,但強調要有完整配套措施。三黨候選人儘管在政治上立場不同,難得的是對於開徵富人稅與不動產實價課稅立場相當一致,未來是否會兌現這些承諾,就要看各自推動改革的魄力與決心有多大。
在全球化與科技進步的衝擊下,工作外包,產業外移,經濟成長的果實主要由少數贏者圈享有,加上現行不公不義的租稅制度,政府為企業與富人減稅,進一步擴大了社會貧富差距。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十點七;而多數受薪階級的薪水卻沒有同步成長,如今卻有愈來愈多人被迫休無薪假,更擔心工作可能不保。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即指出:「執政黨宣揚許多政績,但數字不僅是冷的,而且會騙人,不應這麼自我感覺良好。」
自金融海嘯之後,歐美開始檢討資本主義的缺失,愈來愈多經濟學家指出,「經濟成長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不一定會增加。」這些發展趨勢顯示,新一代領導人在追求經濟成長之際,更要注意公平正義,建立公平合理的稅制,讓成長的果實雨露均霑。近年英、法、日等國紛紛把「幸福指數」列入官方統計,這樣的作法值得我國學習,也期待總統候選人把「幸福指數」列入重要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