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新聞節目綜藝化

 |2011.12.21
3055觀看次
字級

國內的電視新聞頻道超過十台,競爭激烈,因此有些新聞節目逐漸趨向綜藝化。其中最受批評的就是談話性節目,因為與談者都有新聞從業者的背景,儘管立場不同也能維持著基本的新聞風格;但是有些新聞主播的播報方式愈來愈誇張,形似演藝人員。新聞基本上要求真實,有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變成搞笑就有點不三不四。

北韓領袖金正日的死訊十九日播出之後,平壤街頭人人神色哀戚,北韓中央電視台由國寶「人民播音員」李春姬播報此一重大訊息時,身著喪服,期間不時出現哽咽或停頓,最後還有明顯的哭腔,這當然是表達他們對國家領袖逝世的哀慟。但是國內卻有電視台在播報總統大選新聞時,由記者扮成李春姬的模樣,打出「梁春姬」的名字播報新聞,實在有點突兀。

這樣的新聞播報方式果然被網友罵翻,呼籲NCC該出來管管新聞節目綜藝化的現象。雖然這則新聞報導無涉對於北韓金正日死訊的臧否,但是模仿李春姬的行徑近乎輕浮,這樣的播報方式雖還不到勞動NCC來管的地步,但電視台新聞部應該知所警惕,不要為了收視率或在業務的壓力下搞花樣搞過頭。

無可諱言,目前有許多新聞節目已經日趨綜藝化,其中談話性節目雖不到綜藝節目的地步,但是來賓唱作俱佳的表現,甚至在現場故意互相辱罵、動起手腳的現象,其實離綜藝節目已經不遠了。談話性節目在製作的構想上就是要有火花,如果來賓都不慍不火的談理念,觀眾十秒鐘後就轉台,因此在題材的選擇上必須有衝突性,來賓在立場上要有對立性,最好在談論現場有激辯,收視率就可以衝高了。

由於談話性節目的主題都是緊扣即時性的新聞話題,主持人也多少會注意到來賓的表現而即時導歸主題,不算太離譜。不過,新聞台本身有強烈的政治立場,也會引導新聞有立場。有些電視台邀請的來賓立場一致,就會出現言論一面倒的現場,無法客觀呈現事情的多元面向,導致言論不客觀,甚至引發民眾對立的現象。

近來有些談話性節目出現主持人以誇張方式主持的現象,讓人感覺像是綜藝節目,主持人穿梭在與談人之間,手拿指揮棒,音調抑揚頓挫,播報新聞的內容出現搞笑,感覺和新聞節目不搭調;似乎在模仿「全民最大黨」。本來「全民最大黨」是個模仿新聞性節目的綜藝節目,現在卻倒過來,新聞節目模仿「全民最大黨」,讓人啼笑皆非。

電視台中有許多部門,新聞部是新聞部,節目部是節目部,業務部是業務部,屬性不同,要求也不同。電視台老闆如果想把新聞部也變成搖錢樹,基本上就是不尊重新聞的價值,新聞是告知民眾訊息,是電視台建立權威的最重要基地,如果要求新聞部也去賺錢做業務,要記者、主播當藝人,那就不需要新聞部了。新聞節目綜藝化是當前電視台的隱憂,有逐漸蔓延的趨勢,各電視台應以「梁春姬現象」為借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