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安養】 當孝道與金錢拔河……

阮愛惠 |2011.12.12
1268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阮愛惠

景氣到明年上半年都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放眼下一個年度,專家說只能「保守以待」。也就是說,一般的受薪族,想多賺點錢的機會難找,唯有撙節開支才是王道。而什麼錢應該省?什麼錢省不得?

華人社會裡,奉養老年父母是子女的責任,這是傳統的倫理思想,本來跟「錢」無關;但是,如果一個人「錢不夠用」,問題就出來了。

有人以財務困難為由,拖欠老人安養院的照護費不繳,變相棄養;甚至有不肖子孫將老人送到安養機構後人間蒸發,被警方找到時只是兩手一攤,一付「沒錢又怎樣」的賴皮狀,令人搖頭嘆息。

新加坡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錢不夠用2》,在星馬兩地創下一億五千萬台幣的票房,同時在台灣及亞洲華人圈裡造成廣大迴響,主要就是本片觸及到夾在傳統及反傳統間的這一代,對老年父母的安養問題。

日前為了金馬影展專程來台的《錢不夠用2》導演梁智強表示,當初他拍這部電影,正因為感受到老人安養問題的日益嚴重,而且這不只在新加坡,放眼亞洲華人社會都很常見。他雖以喜劇型式包裝這部電影,但很多人是笑著進去,哭著走出戲院的!

梁智強說,新加坡二十多年前實施家庭計畫,造成生育率下滑,這個政策的苦果如今浮現,二十年後會更嚴重。電影中是三個兄弟共同面對一個失智老母親的照護問題,而不久的將來,則是一或二個子女要共同承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老人安養問題,屆時,錢要多少才夠用?

梁智強有四個兄弟姊妹,和太太也育有四名子女,家族人丁興旺,是他很欣慰的事。梁智強七十七歲的老爸爸常說:「只要我還健康,可以打理自己,就是你們的福氣。」梁智強和手足們對父母非常在意,但對於下一代,還是覺得「跟年輕人講孝道很奇怪,很難開口」,唯有藉著電影作教材,把這件大家很難開口討論的事,透過電影來談。」

他說:「很多年輕人不是不安養老人,而是真的有困難。孝道的觀念很難教,現在很多年輕人和父母的感情愈來愈淡,而且自己忙著三餐糊口的事都來不及了,如何期待他們想到上一代?」

台灣的問題也好不到哪裡去。台灣在民國九十八年底,老年人口增加到二百四十五萬七千六百四十八人,占總人口百分之十點六三。另依據行政院經建會推估,至民國一百一十四年左右,老年人口將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點一,即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長者。

流傳在四十到五十歲左右台灣人之間的一個說法是:「我們這一代,是孝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被子女棄養的第一代」,很多中年父母已經開始作準備,例如儲存養老金、留意養老院、不斷灌輸自己「老人當自強」的觀念。但,這樣就能妥善安排老年的安養問題了嗎?

梁智強在電影中提示了一個概念:「母親是不論你在外顯達或落寞,回到家裡來,你始終都是她的子女;但是為人子女的呢?當你『有錢』時,你如何對待母親?當你『錢不夠用』時,你又如何安置母親?當你從有錢到錢不夠用,之後再度翻身到『錢很夠用』時,你又會怎麼對待母親?」

梁導演笑說:「我們不要占『媽媽愛我們』的便宜!」親情的連結才是兩代之間永遠的課題,錢夠不夠用,只是安養問題的一部分而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