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凱平(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一年即將結束,新的二○一二年又將到來,在此年度交替的時候,全球金融市場正處於一個局勢未明、波動起伏的狀態。也因此,在這個時候,市場上有眾多對於二○一二全球經濟或是金融情勢的展望與預測,希望為投資人提供一個未來投資方向的指引;也有些媒體頻頻推出像是「投資達人理財術」一類的專題,希望讓投資大眾找到一些學習模仿的對象。
以上所提到的資訊,基本上都是要給投資人一些投資DIY(do it yourself, 自己進行,不委託他人)的參考指標。許多投資人也確實是積極的吸納這些資訊,同時花費許多時間、心思加以研究,甚至是和其他人多所討論、交換心得,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投資成果。
說到這裡,我希望請大家思考的問題是,自己真的適合做DIY的投資嗎?我們先來想一想,很多生活上的事情,我們會如何決定自己是不是要親力親為?基本上我相信,很多事我們選擇不要自己做,而是享受其他人替我們做好的成果(例如,通常我們不會自己做餐桌或衣櫃,而是購買現成的商品。)一方面當然是因為這些事情由專業的人員來做,品質通常比我們自己做得更好;試想一下,如果家裡的家具都是自己用木頭裁切釘製的,會是什麼光景?另一方面,享受他人的專業服務也是節省成本。
成本的節省可能來自於很多層面,從金錢的觀點看,很多事情大量製作的規模,其經濟效應永遠勝過個人的小量製作成本;而更重要的是時間成本,要是生活上的每件事都必須親力親為,顯然我們不會有任何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
所以我的結論是,DIY這件事,第一、絕不省時省力,也未必省錢;第二、通常也不會獲得比較好的品質。我們會選擇DIY的事,應該是我們自己很喜歡做的事情,目的其實是為了享受過程的樂趣,有些人喜歡自己做飯;有些人喜歡自己做木工、園藝、汽車修護……目的其實在追求快樂,而不必然是更好的成果。投資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應該用同樣的邏輯看待。如果是以處理投資為興趣,能夠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得到極大樂趣的人(不論賺錢與否),那麼當然可以做DIY的投資。但是,如果投資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理財成果來提升生活品質,我的建議是交給專業的機構和人員吧!把時間、心力省下來,花在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