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攝影趙非 鏡頭打造視覺饗宴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1.12.04
1079觀看次
字級

第四十八屆金馬獎日前於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舉行,創下舉辦十二年來收視率新高,達五點九一的收視率代表著當晚有五百五十二萬一千人收看。
事實上頒獎現場也湧進大批民眾爭睹明星風采,新竹市文化局還在廣場外準備兩面大型螢幕,即時轉播典禮內容,場內場外熱鬧滾滾。
自導演魏德聖作品《海角七號》二○○八年上映創下新台幣五點三億元票房,僅次於《鐵達尼號》,帶動台灣國片新一波熱潮,尤其費時十二年,歷經種種困難,籌資新台幣七億元成本的《賽德克‧巴萊》終於上映,在各方關注下,今年的金馬獎特別受到矚目。
就在大眾引頸期待《賽德克‧巴萊》、《桃姐》等片究竟能抱回多少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情片」獎落誰家?頒發「最佳攝影獎」時,卻因藍正龍的一句話引發典禮後的口水戰。
一向給與人酷帥形象的藍正龍是由導演王小棣所發掘的新生代演員,不願只當偶像明星的他,近年得到不少導演青睞,在電影作品上表現亮眼。他在金馬獎頒發最佳攝影獎時,看到得獎名單時說:「這不準嘛!」未料,這句話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中國網友在網路上表達不滿。
事發三天後,他在微博寫道:「想了一夜,我除了在金馬典禮上向領獎人道歉外,在這我要再次向趙非老師道歉……」但中國網友仍在微博上炮火全開,甚至有網友直言要把他踢出中國。
不過,也有許多台灣網友認為藍正龍的那句「這不準嘛」,只是引用《讓子彈飛》中的台詞,雖然用的時機和方法不對,仍力挺藍正龍。

甘為人後 低調沉穩
究其原因,中國網友為得獎者趙非抱屈成分最大,這位原先隱身在國際知名導演身後的最佳攝影,無論實力與為人,都不容小覷。

他與大陸知名導演張藝謀是同班同學,曾為《大紅燈籠高高掛》、《荊軻刺秦王》等電影掌鏡。《荊軻刺秦王》之後,受到美國好萊塢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賞識,成為伍迪的專用攝影師,拍攝《玉蠍子的魔咒》《甜蜜的回憶》、《業餘小偷》等三部影片。
此次金馬獎評審表示,他流暢的影像風格為電影《讓子彈飛》打造了一場華麗的冒險,實至名歸。趙非本人也難得來到台灣領獎,上台領獎致詞時,他簡短的說:「很榮幸獲獎,謝謝評審委員及導演,本片讓我受益良多。」
這部《讓子彈飛》是中國二○一○年賀歲片,片中集結周潤發、葛優、劉嘉玲等大腕,超過新台幣三十五億元的票房紀錄,創下中國華語片次高賣座紀錄。
攝影經驗豐富的趙非一向行事低調,據大陸專業電影媒體《時光網》報導,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完全不習慣在鏡頭前面的攝影大家」,文章描述趙非「最拿手的全在『鏡頭之後』。只見他指揮若定,安排著這個小型攝製組如何架燈、放置反光板,他笑言,『平常幹的全是這個。』自始自終,他強調他的工作就是『打光』。」
這句攝影的工作就是「打光」,其實是對於電影攝影這門「用光寫作」的藝術最準確、也最凝練的描述。
趙非認為攝影工作應該是一種「甘為人後」的工作,攝影師對他的工作也應該有類似「發燒」一樣的痴迷,在實際工作中,與導演建立充分的交流與溝通,但另一方面,攝影師也要在影像層面上給予導演全新的感覺。同時,不要去限制導演,要盡可能實現導演的想法。

清楚定位 主動配合
在所有合作過的導演中,媒體最愛問與伍迪.艾倫的工作心得,「數位西洋電影人的包圍下,趙坐在攝影機前的鎮定神態頗有將軍風度。現在他坐在記者面前,也就是一位西北讀書人的樣子。並且,因為習慣於用鏡頭說話,他的言辭不多,但言必中的。」《南方周末》記者寫道。
談到與伍迪.艾倫的合作對自己的影響,趙非說,伍迪在好萊塢是神一樣的人物(集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作家、音樂家與劇作家),大牌明星都以為他拍片為榮,他對用光、用色極為挑剔,但是同時他對技術又一竅不通,所以他的有些要求實現起來非常困難,但他認為種種考驗對於技術的提高非常重要,他希望個人在好萊塢所得來的經驗能帶給中國電影圈新的刺激。
他認為目前中國攝影在技術方面與過去相比,已有長足進步,但在燈、膠片、洗印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在這種條件下,攝影師的個人素質相當重要,他認為一些攝影師對待工作「差不多」的態度會影響攝影水準。
由於中國第五代知名的攝影師中有張藝謀、顧長衛、趙非、侯詠等都是陝西人,因此當被問到巧合之外還有哪些原因?趙非說,攝影師還是需要一些素質,「大概西安人比較長於做,有動手的能力,還要會配合導演、劇組,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清楚,或許西安人更擅長。而且我們(七十八班)這幾個從西安來的人,都有繪畫基礎,都會畫畫,那麼對於我們後來做攝影師、做光都要非常大的幫助。」
清楚自己的定位,積極主動配合,是這位攝影大師對於年輕晚輩攝影師最中肯的建議。

就是要布好光
此次讓趙非抱回最佳攝影獎的電影《讓子彈飛》,榮獲金馬獎九項提名,最後獲得「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攝影」兩大獎項。
這部電影改編自四川作家馬識途的長篇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主要演員有周潤發、姜文、葛優、劉嘉玲以及陳坤等。
片中敘述民國八年,一位縣長(葛優飾)帶著妻子(劉嘉玲飾)、師爺(馮小剛飾)及隨從走馬上任,途中遭遇劫匪「張麻子」(姜文飾)伏擊,隨從盡死,只剩夫妻二人僥倖活命。這位縣長為保命,謊稱自己是縣長的湯師爺,並聲稱自己身無分文,只有當上縣長搜刮民脂民膏才有錢。於是劫匪張麻子見有利可圖,便假扮縣長帶著湯師爺上任。
進城時遇到當地霸主黃四郎(周潤發飾)下馬威,於是張麻子、湯師爺和黃四郎三人之間展開一場較量。
該片於二○一○年上映,根據《中國電影市場報告》數據顯示,總票房為人民幣六億五千九百萬元,為該年度電影票房排行榜亞軍。由於電影賣座,連帶的,主要拍攝地之一、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與村落」遊客大增。
這是趙非第四次與導演姜文合作,當被問到此片的攝影風格與攝影工作甘苦,趙非說:「我和姜文都不喜歡那種髒亂差的『現實主義』,所以《子彈》是一個主觀的現實主義,堅決反對髒亂差。」他說這是部商業片,有許多大明星參與,戲劇性很強,因此,戲劇結構、光線結構都要求十分紮實。
影片的節奏非常快,因為「(導演)姜文要的是那種特別脆特別有勁兒的風格,剪接得特別麻利,所以這個片裡長鏡頭幾乎沒有。」趙非說,在這部片子裡,超過一半是在棚裡面拍的,也就是內景拍攝,「(處理)光線,是我覺得特別過癮的一個方面:燈光方面、氣氛方面,完全根據故事和人物的要求來走,特別有意思。」他說。
整部片子裡攝影師有時仰拍;有時將機器架在山上用長焦拍,有機器在火車上搖著跑,還有一直跟拍,「因為我們攝影組的攝影師本身經驗都很豐富,能夠做各種各樣的拍攝手段。別人看著很辛苦,但是你為了找一個角度,會很自覺,不覺得有什麼辛苦,反而非常會有滿足感。」趙非說。
他說,導演姜文原是做戲劇、演員出身,所以對演員的表演非常地自如,因此這齣戲不是那種一成不變的,「攝影師跟他合作時,一定不能對他的戲劇、他對場景、人物的調度加以限制,不能說你的光線、你的機位讓他沒法走,所以我在做這個的時候,特別注意了,所以光線的範圍盡量做大,讓演員走到哪兒都合適。」善於積極主動配合導演的趙非說,其實攝影師的工作就是布光,這是基本常識,尤其拍攝劇情片,攝影師要能掌握光、配合演員氣質、場景氣氛、(畫面)空間,去思考怎麼樣最快最好,適合這個場景。
另外,如果是外景「你就是選擇,就像是真正的攝影師—拍照片的那種攝影師—怎樣選擇一個時間段,一個方位,一個角度來拍攝;但是在棚裡吧,你什麼都沒有,把燈一關全都是黑的—這個就像畫畫了。這個就是完全不同的了,想清楚哪多點哪少點。這個戲一半是在棚裡拍的,你要不會做光,那你做什麼呢?」擁有多年攝影功力的趙非毫不保留的分享他的經驗。

小檔案
趙非,1961年5月生,陝西西安人,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85年開始電影製作,現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先後與中國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姜文等合作拍攝電影,獲得好評,也曾多次獲得電影最佳攝影獎項。
1992年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與張藝謀合作)榮獲「西班牙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攝影獎」、「美國國際影評協會最佳攝影獎」、「洛杉磯影評協會最佳攝影獎」。1997年作品《紫禁城》榮獲「紐約國際電視節最佳攝影獎」。1999年作品《荊軻刺秦王》(與陳凱歌合作)榮獲「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2010年作品《讓子彈飛》(與姜文合作)榮獲「第4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