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之前,馬總統有段競選廣告,關於讀經,很標榜了台灣的中華文化優勢。
目前台灣民間,當然中華文化底蘊深厚;但是,天高皇帝遠,他們一向鮮少直接受益於政府;其傳統底蘊,更絕非眼下政府之功。認真說來,這種文化底蘊,自明末以降,本是民間一路積澱而成。其間,鄭氏政權、清朝政府,不管立教興學,抑或移風易俗,日積月累間,輾轉影響下,都頗見教化之效。
而後日本殖民,雖有損,亦有增,大體說來,仍然不無裨益。到了兩蔣時代,因迫於形勢,不得不親美,故而菁英分子多半西化,學術也開始淪喪,主流社會更因此充滿了崇洋媚外心理;然而,兩蔣對於傳統文化,畢竟情懷甚深,故而仍在教育多有留心,也讓民間得以自在自為,於是,風氣大體淳樸,民情依然敦厚;因此,相較於海峽對岸,台灣今日中年以上者,均清楚可見那傳統之底蘊。
但是,自從資本主義挾持著台式民主之後,形勢丕變,台灣迅速變成了一個產國主義綜藝島;多數的政治人物,除了受制於財團,每天為惡性膨脹的產業發展忙迫不堪之外,更受制於所謂民意,時時得討好,刻刻需作秀。主政者如此,教育焉能不壞?於是,教育淪為資本主義的螺絲釘製造所,學術也墮落成資本主義之幫兇打手;學生從小被討好,自幼受寵溺,在產國主義綜藝島這大環境下,他們只知企慕著財團老闆、運動明星以及影視戲子之種種浮華豪奢,除此之外,已幾乎不能有何嚮往。
於是,即使馬總統恢復了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推動了讀經,依然完全撼動不了當前之形勢,甚至,還更加惡化。在馬總統任內,只見綜藝八卦徹底盤據了媒體版面,教育也依然繼續敗壞,學術更加速空洞無聊化。即使所謂中國文化之學術研究,也只是一群學者在學院內自說自話,寫著毫無價值的論文;若說對台灣社會有何影響,那麼,幾乎是零。
因此,恢復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也好,推動讀經也罷,在當前產國主義綜藝島的格局之下,不僅顯得格格不入,即使對於馬所標榜的中華文化優勢,其實也是杯水車薪,甚至,完全無濟於事。年輕一代,其實是課堂讀論孟,下課談女神卡卡,放學之後,再聽滿世界競說賈柏斯;若說單單讀了那幾頁經書,便抗拒得了這排山倒海的物化狂潮,又擺脫得掉那舖天蓋地的低級趣味,若非存心欺瞞,就只能說是過度天真了!
相較於大陸,當今台灣,確實仍有一些些的中華文化優勢;但是,不多不少,也僅止於這麼一些些,若再稍稍誇口,其實,都是大言不慚!兩岸相較,老實說,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台灣本無需誇口,更不該有何驕矜。況且,眼下台灣這一點點優勢,都還只是二十年前之遺產,而今,正已逐年消失中。
我因長期關注大陸,看著兩岸文化之消長,每每心驚;大陸有一批年輕人,正戮力於中華文化之重建,清新可喜,幾乎已甩開了文革的陰霾;反觀台灣,年輕人之物化頹靡,年甚一年,至今,仍然不知伊于胡底;除非馬政府在未來之任期,能以極大之氣魄,力挽狂瀾、撥亂反正,否則,真要說在他們身上看得到中華文化之優勢,恐怕,也有些難以啟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