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離開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處後,漸漸行遊至嵐毘尼林,參訪「妙德圓滿神」。

妙德圓滿神向善財童子開示「菩薩十種受生藏」法義,以及「菩薩受生自在法門」。
妙德圓滿神在過去悅樂劫中的普寶世界,曾為「喜光夫人」之乳母,名淨光。一日,喜光夫人於金華園中降生了太子,淨光乳母見諸天以香湯澡浴太子,心中生起無量歡喜,就在抱起太子的剎那,證得「菩薩普眼三昧」,能見十方諸佛無所障礙,因此成就「菩薩受生自在法門」。
《文殊指南圖讚》有一段文言:「妙德圓滿主夜神,普觀十方一切佛降,往劫乳母,今朝園主。悟受生藏,生如來家,得受生自在法門,證善慧地。」
〈慈容四十現〉版畫內容與偈語中的末句「神變教化窮諸天」,和善財童子參訪妙德圓滿神有一點點關係,特別是經文中所現之神變,不過此處版畫作者,以詼諧可愛的造型來呈現「神變教化諸天」之概念。
版畫右側是一貌似修羅之天神,立於陰刻之雲端上,背著童子;而左側為觀音,雙足立於雙蓮花上,慈視右下。畫面中,觀音、天神、童子三者關係,由大到小,由遠至近,版面構圖在創作者巧思下,形成一股頗為特別的雅趣。
〈慈容四十現〉版刻偈語:「防意如城學聖賢,以之證佛佛曰;儒耶佛耶不異異,神變教化窮諸天。」作者不詳,內容亦未收入在相關典集中,偈語最後一句「神變教化窮諸天」,是佛經中的一段內容,也是版畫創作精神之據;而偈語前二句「防意如城學聖賢,以之證佛佛曰」,則是《法句經》裡的一段譬喻。
《法句經》記載,世尊在世時有一道人於林間習定十二年,因貪欲未除,隨欲所轉,煩惱萬千,從無寧日。
一日,世尊經行至林間,欲度化道人,適時有一饑餓水狗遇一烏龜從河中出至樹下,水狗見狀,急欲食龜,龜隨即將頭尾四腳藏於龜甲之中,以其龜甲守護其身。
後世尊即以「藏六如龜,防意如城」示此道人,「放恣六情,無常生死輪轉,苦惱百千,皆意所生。」
漢傳有禪僧問祖師,如何護身口意三業?
師言:「不毀三寶是護身,永淨四事是護口,息心清淨是護意。如經所言,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國清靈叟禪師也對「防意如城」示偈言:「六門長鎖舊封疆,已是攀緣萬慮忘;昨夜貧家忽遭劫,元(原)來禍起自蕭牆。」
佛以防意如城示道人,禪師說守口如瓶,六根門下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