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台灣光復節,也是光輝十月中最被冷落的一個節日,因為社會上的岐見與政治鬥爭,不要說熱烈慶祝,連紀念活動都省了。甚至有政黨以「台灣終戰」,來取代「台灣光復」,其目地只有一個,就是要凸顯國民黨與日本殖民統治,都是外來政權,光復節的意義就遭到政治無情扭曲。
就在光復節前夕,發生了一件令人動容的事, 今年九十歲的老榮民胡壽宏,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部隊來台,退伍後在多個單位擔任工友,民國七十二年退休後,就在新竹縣新埔鎮一間不到十坪大的簡陋房子內,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苦生活,簡陋的家具,掉漆的牆壁,還有不到五分之一米缸,生活很清苦,心靈上卻很快樂。去年胡壽宏老榮民捐出所有存款一百萬,日前因感冒感染肺炎,出院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賣股票捐款,一口氣捐出全部積蓄五百萬,因為他愛這塊土地與人民,這裡是他的家。
看了這樣的新聞讓人溫馨而愉快,這才是真正愛台灣的人,他用深情擁抱台灣,但是一些嘴巴上整天嚷嚷自己最愛台灣的人,卻說他是外來的。胡壽宏曾經參加對日抗戰,浴血過巷戰、死守過城池,用肉身築長城、以血淚成長河,他的同僚有三百二十二萬壯烈殉國,其中包括二百多名將領,也就是這三百二十二萬的英靈用生命捍寸土、以鮮血灌山河,才有八年對日抗戰的勝利,台灣才能結束日本殖民統治,回到中華民國版圖,這一切的犧牲,才有今天的光復節。
如果沒有台灣的光復,內戰失利後,中華民國在六十多年前就走入歷史,沒有機會新生;如果沒有老榮民在後來兩岸戰爭中,做生死瞬間的博鬥、血盡淚枯的堅守,更不可能開啟海峽兩岸不同的發展歷程。所以胡壽宏老榮民與他的同僚將自己化成台灣的肌理,融為台灣的血脈史,他們用生命矗立成長城,謢衛著台灣六十年的安居樂業。
現在九十歲了,他默默的在台灣光復節前夕,捐出自己全部的六百萬,用生命大愛來愛台灣,而有些人吃香喝辣,酒足飯飽後摸摸自己的肚子,卻把這些以生命捍衛台灣的人,排斥為異類,說是外來的。
在光復節前夕,發生胡壽宏老榮民的故事,讓人又感動又感傷,一個光復節兩種解釋、一個抗戰兩種說法、一個民族兩種分類、一個國家兩種來源,這種撕裂與分化,讓台灣陷入內鬥的泥淖中。
從當年高雄市工務局長吳孟德說高市生水災,是「外省人來得太多了」;到前總統李登輝說了重話批判,指台北會特別亂,因為台北是外來政權的大本營。而九十歲胡壽宏不出聲,卻用最實際的行動,默默用深情與大愛護持台灣,他才是真正愛台灣的人,他與同僚們從四面八方走來台灣,變成正港的台灣人。
明天光復節,一個被冷落的節日,冷清也好,讓人們可以冷靜的思考;又是大選的時刻,別再操弄省籍的分別,製造族群的對立,高喊自己最愛台灣,指責外來政權不愛台灣的人,請學學老榮民胡壽宏,捐出你所有的財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