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滬城「寶塔之冠」的龍華塔,位於上海市徐匯區,相傳是三國東吳赤烏年間(西元二三八—二五一年),孫權為孝敬他的母親而建,故又名報恩塔,賜額「龍華」。

龍華塔唐末毀於戰火,今日所見的龍華塔,經古建築學家鑑定,是北宋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吳越王錢俶重建,塔的磚身是北宋原物,距今已逾千年,為上海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塔之一。塔高四○.六公尺,樓閣式磚木結構,七層八面,每層飛簷高翹,角掛風鈴,姿態雄奇,造型美觀,玲瓏剔透。
當年人們登塔遠眺,可見黃浦江風帆點點,煙波浩渺,江南秀麗景色盡收眼底,是旅遊者的好去處。正如詩中描寫:「登塔遙瞻極浦東,往來舟逐一帆風,饒地多見江村景,近水樓台此不同。」「秋江塔影」也成為龍華八景之一。
龍華塔內壁呈方型,底層高大,逐層收縮成密簷。每層四面皆有塔門,逐層轉換,塔內樓梯旋轉而上,供遊人登塔遠眺。
塔頂飾有七相輪,塔頂鐵製
塔剎高九‧二五公尺,由覆、露盤、相輪、七級香爐等十
八個部件組成。塔現樓閣式曲柱重金,飛簷高翹,簷下懸有五十六個銅鈴,風動鈴響,姿態雄偉美觀。
一九八四年五月再次對寶塔進行修葺。新鑄塔剎重達三‧二噸,由覆盆、露盤、相輪、浪風索等十八個部件組成。對塔心柱作全面修補,更換頂部長約十公尺的塔心柱。從塔的簷角上發現宋式簷拱額枋,磚拱上刻有宋式花紋及塔腳下的宋式瓦當,證明古人造塔在塔基礎下採用墊木、木樁、石子,克服了地下鬆土質不均造成的沉陷,從而使龍華塔在宋代起至今屹立千餘年。
二○○○年,新建了五○○○平方公尺的塔前廣場,繞塔廊橋、亭台樓閣,美不勝收。
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龍華塔被中國大陸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