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西元前一四○年—前一一七年),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衛子夫、衛青的外甥,西漢漢武帝時代對抗匈奴的名將。
霍去病之父霍仲孺是平陽縣的衙役,與平陽公主的奴婢衛少兒有染,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隨後與衛少兒分手,回鄉另外娶妻,生下霍光。
霍去病從小生長在奴婢群中,生活艱辛,跟隨舅父衛青習得騎馬、射箭、擊刺等各項武藝。後來,母親的妹妹衛子夫封后,霍去病也因漢武帝愛屋及烏,十六七歲時做了侍中官。
霍去病初次征戰,年方十八,隨舅舅衛青出征,率領八百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殺死匈奴二千多人,並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霍去病鋒芒初露,被授驃姚校尉,又以「勇冠三軍」之名而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西元前一二一年)春、夏,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發動了兩次對匈奴的河西戰役,大勝而回。
春天的作戰中,霍去病率一萬驃騎,六天中轉戰西域五國,越過了焉支山一千多里,殲敵近九千人,俘獲匈奴祭天金人;夏天的戰役成果更大,霍去病孤軍深入祁連山,殺敵三萬餘,《西河舊事》載當時的匈奴人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漢朝當時可說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區。
漢武帝特地派人從京城載了美酒慰勞他,但霍去病沒有獨自享用,命人把酒倒入軍營所在的山泉中,讓全體將士都得以享用,頓時酒香瀰漫整個山谷,歡聲雷動。後來,此泉就稱為「酒泉」,當地也以「酒泉」命名。
元狩四年,漢武帝調集十萬騎兵,衛青和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霍去病率軍從代郡出發,行軍兩千多里,大敗左賢王,殲敵七萬餘人,得瀚海(貝加爾湖)後班師,威名震天下。霍去病得封大司馬驃騎大將軍,與舅舅衛青平起平坐。
匈奴從此退到了漠北一帶,通往西域的道路便暢通無阻,漢朝也得以積極的開展「絲綢之路」。
元狩六年,霍去病不幸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三歲。漢武帝封他為「景桓侯」,為他舉行隆重葬禮,讓他長伴茂陵,並修建了外型像祈連山的陵墓,還在墓前立了「馬踏匈奴」石像,以表彰他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