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樂的華化》 出版緣起

星雲大師 |2011.10.02
905觀看次
字級

我從一九八九年春天第一次返鄉探親以來,認識的、要感謝的朋友很多,除了政府官員、中國佛教協會諸方大德、法師,以及國家宗教局等領導,其中有兩位最為特殊,一位就是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長者,一位就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田青教授。如果說,佛光山在兩岸未通之時,得以宗教先通,乃至後來兩岸文化的交流上有一點點貢獻,其中之一,就是要感謝田青教授的穿針引線。

二○○三年,田青教授熱忱的促成下,成功的邀請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到北京中山堂、上海大劇院演出,讓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佛教音樂,正式登上了大陸的音樂殿堂。這可以說是歷史以來的一大進展與成就。

我常說,佛教的梵唄音樂,都是用來讚詠佛陀,過去只有在寺院的殿堂裡唱給佛祖聽,今天,能走上國家劇院、音樂廳、社教館,唱給「人人是佛」的現前諸佛大眾一起共賞,不是更有意義?這一演出,造成當時社會極大震動。之後,中華文化交流協會、中國佛教協會及國際佛光會共同主辦,由兩岸三地佛教界組成了「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田教授擔任總指揮,分赴澳門、香港、台灣、美國、加拿大等地,不僅演出反應熱烈,並且取得了極大的回響。

二○一○年五月,承蒙田青教授協助,獲得文化部蔡武部長支持,讓「一筆字」有機會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並且讓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講說「中華文化與和諧社會」。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建立「六和僧團」,出家人稱「和尚」,就是「以和為尚」,今天胡錦濤總書記提倡「和諧社會」,可以說為中華民族千年萬古的歷史樹立了重要的標竿,讓未來的子子孫孫不再有對立,不再有戰爭。我一介僧侶,在眼睛模糊、老邁之齡,也不禁效法「剖心羅漢」,為兩岸文化的交流、和平的往來、人民的安樂,盡一片心意而戮力以赴,這也要感謝田青教授的因緣成就。

田青教授尤其致力推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希望更進一步的發揚。好比崑曲、南京雲錦等都是田教授帶領研究,向聯合國申請成功的成果。在二○一○年歲末,歷時一年多織錦的「雲錦袈裟」,在田教授陪同下,由南京雲錦研究所王寶林所長、南京雲錦博物館館長張玉英送給了佛光山、送給了佛陀紀念館,讓全台灣,乃至全世界來到佛陀紀念館的人士,都可以一睹這老祖先寶貴的智慧遺產。

田教授所做的一切,在個人,是專業的領域,但這已不只是他小我的成就,而是對於整個社會、國家、民族、人類大我的貢獻。如今,田青教授將他歷年來關於佛教音樂的論述,交給我們香海文化來出版,這是我們的榮幸,希望藉此因緣,能喚起海內外中國人對中國佛教音樂的珍惜之情,並為人類歷史留下璀璨的篇章。是為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