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人間】硬漢的 柔軟心

李瑞騰 |2011.09.30
1602觀看次
字級

在我學習台灣文學的過程中,台北香草山出版的楊逵短篇小說集《鵝媽媽出嫁》(一九七六年)和筆架山出版林梵所著《楊逵畫像》(一九七八年),是影響我很大的二本書,前者讓我聽到比七等生、黃春明更資深的台灣作家,為土地與人民代言的正義之聲;後者讓我看到以口述資料和近身觀察為當代作家立傳的寫作,相較於面對古典文人,特有一種踏實親切之感。

楊逵通過他的社會實踐,創造了一種近代台灣知識分子的硬漢典範;而其文字文本則透露出疼惜大地及其子民的柔軟之心,我讀〈送報伕〉的感受即是如此;這也表現在他熱愛音樂的行為上,因此,在紀念楊逵的相關活動中,音樂總是不可或缺的。

《楊逵全集》十四卷已於跨世紀之交(二○○一年)由彭小妍教授主編完成,這是政府公部門(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和學術研究機構(中研院文哲所)充分合作的成果;此外,楊逵的故鄉台南新化,在二○○五年為他成立了紀念館,不斷地舉辦相關活動。據說,台中市政府也有為他籌設紀念館的構想,我覺得這是一件美事,就像我們可以在紹興、上海、北京和廈門看到紀念魯迅的空間,作家及其文學成為一種資產,其歸屬的本身存有很大的開放性,地緣總是重要,但並非那麼絕對。

我想起一九七○年代之初,在初萌文學愛意之際,曾和友人赴台中東海花園探訪楊先生未果,常引以為憾;今國立台灣文學館有機會合辦「春光燦爛‧走唱楊逵:二○一一楊逵百年文學音樂節」,我倍覺欣喜,祝願活動順利,籌備中的楊逵文教協會早日設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