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在補怛落迦山參訪到觀自在菩薩「大悲行門」和正趣菩薩「菩薩普門速疾行解脫門」後,善財童子繼續南行,於墮羅底城拜謁大天神。

大天神張開四臂,取四大海水洗面,並持金華散向善財。隨後,大天神為善財童子示現「雲網解脫法門」之境,以世間珍稀之芬陀利華及諸珍寶,供養如來,增長善法,發無上菩提心。
〈慈容三十現〉版畫、偈語與善財童子參訪內容無關。版畫主題延續前述「童子拜觀音」為題材,構圖以一上一下的兩朵祥雲做為連接,並且形成上有觀音下有童子的主、客畫面。
主畫面中的觀音站立於祥雲上,頭戴寶冠,手結定印,頗有天神之姿;而子畫面祥雲上有一童子,頂有一髮,赤足,雙手合十,呈現恭敬朝禮觀音之貌。
偈語作者不詳,作品內容亦未被收錄在相關禪典中,版刻篆字偈語為:
日游神兮夜游神,人海人山渾而淪;
但能不昧此三昧,眼前即是菩提因。
偈頌中首句「日游神兮夜游神」與舊曆法有關,不過相關文獻中僅記載了「日遊神」,而無「夜遊神」之說。
據《協紀辨方》所載,「日遊神」所在宜忌,始於元授時曆,莫詳其義。癸卯至戊申十六日,在房內五方,己酉至壬辰四十四日出遊。
由於偈語首句出現了「日遊神」與「夜遊神」的文句,因其義莫詳,因此增加了幾分的神秘感。
此外,文句中「日游神兮夜游神,人海人山渾而淪」,也有著禪者對於紅塵人海的感嘆,以及對生命和時空競逐的無奈!
《佛說譬喻經》裡有一段故事,描述一位旅人遭到狂象追逐的驚險歷程:
旅人被「狂象」追逐,緊張中他發現了一口「空井」,而且井邊有一條「樹藤」,於是旅人立即沿著樹藤爬向井底,就在這時後,樹藤上出現二隻「黑白老鼠」,而且不斷啃噬;隨之而來的是井邊又出現「四條毒蛇」、井中更暗藏了「毒龍」。
身陷這麼危險的處境,正不知所措時,旅人忽又看到樹藤上有「蜜」,一時高興居然忘了危險,貪口吃了五滴蜜。
正當旅人在吃那五滴蜜的同時,樹搖蜂散,所有的蜜蜂螫向旅人,接著又一陣野火來襲,此樹頓時烈火燄燄,一切復歸於「灰燼」。
隨後,這灰飛的餘燼,吹向了紅塵大海。世間茫茫,人海茫茫,是染?是淨?是迷?是覺?是超然頓悟,還是花開見佛?
一切由你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