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閒字很有意思:門內一月,表示門開見月,可是夜裡門關了,門扉關不緊,中間留條縫隙,所以月光才照射進來,這個字就當作閒隙解,用在無事閒暇上,是說在事與事之間的閒隙處,一時無事,就叫閒暇。
人不能像馬達那樣日夜運轉不停,必須要有暫歇的時間,短時間叫休息,長時間叫閒暇。
閒暇不能太長太多,以免耽誤正事:少年經常閒蕩,必誤功課;青年日夜閒逛,可能墮落;中年每天閒散,肯定失業;老年居家閒處,乃享清福,所以一般人最好都不要有閒態,閒態是退休銀髮族的專利權。
「若無閒事掛心頭,又無煩事在手頭」,銀髮族這時所呈現的生活態度是閒情逸致的、超然物外的、嘯傲煙霞的、悠哉遊哉的,這也就是閒態,又叫清福。
問題是有許多老人家,雖然卸下重責,告老還家,可是仍舊「人在屋簷下,就是不低頭;已是古稀人,硬是不服老。」於是,管大管小,為兒女照顧孫子、看管門戶、準備飯菜,忙進忙出,不得清閒,美其名曰「含飴弄孫」,其實是被孫子們耍得團團轉,根本就是「汗溢孫弄」,每天熬到夜晚躺下床時,就感到腰痠背痛,疲憊不堪,還不好意思大聲喘息,滿腹辛酸還無處訴說,因為,別人會說你——「活該」!
是故,老年人千萬不要逞能,以為自己依舊身強體壯,須知歲月不饒人。該學學宋朝程明道〈秋日偶成〉詩所云:「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這就抓住了閒態的要領,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了。
閒態包括閒居、閒臥、閒坐、閒情、閒處、閒詠、閒遊、閒歌、閒逛、閒聊、閒飲等等,要注意,這都是心理上的閒,並非一天到晚無事做,而是心無罣礙,欲為則為,不為則止。
清儒張潮《幽夢影》云:「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換句話說,有了閒暇,就不會被俗務所擾、不會被瑣事所困,多麼輕鬆愉怏!
清代陳繼儒的《小窗幽記》說:「閒居之趣,快活有五:不與交接,免拜送之禮,一也;終日觀書鼓琴,二也;睡起隨意,無有拘礙,三也;不聞炎涼囂雜,四也;能課子耕讀,五也。」其實,閒居之趣,何止僅有上述五項?譬如聽聽廣播、看看電視、念念佛經、品品好茶、搓搓小牌、種種盆栽、逗逗小狗、慢慢散步、玩玩電腦、翻翻報紙、練練毛筆、寫寫日記、通通電話、訪訪老友、串串門子、聊聊往事、唱唱歌曲、甩甩手臂、踢踢雙腿、打打太極、擦擦桌椅、掃掃庭院、烹烹小菜等等,只要有閒態,哪怕沒情趣?
所以說閒態是銀髮族的專利,年輕人正忙於進修、忙於事業、忙於家庭、忙於賺錢、忙於子女,趁著英年健壯,必須辛勤奮發,偶爾休閒歇息,那也是為了要走更遠的路,等到年紀大了,退休告老,就可以向忙碌告別,或人忙但心要並不忙,毫不猶豫追求安閒自在的生活。
先賢說:「閒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這兩句話,大德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