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途中,意外地參訪了一家寺院,還未走進大殿,便聽見悠揚的念佛聲,在靜寂中顯得格外發人省思。一位出來接待的法師說:這是我師父唱的。
我好奇地問:現在外頭佛音梵樂多有配樂,這裡的念佛為何只有清音呢?法師合十回答:配樂雖然華麗,卻減弱了梵音的清淨悠揚,所以師父要以原音,唱出對彌陀的願力與歸依。
好一個原音本願,讓我的問題顯得庸俗了。
法師又說了一個譬喻:曾有個皇帝想整修京城裡的一座古寺,於是他請了兩組人各去整修一間小寺院,過些時候再來評比,看誰勝出。
一組是技藝高超的藝師,買了上百種顏料,用手藝花了一番功夫,將寺院裝飾的五顏六色。皇帝看了歡喜極了,回過頭來,看見另一組和尚隊,僅用了水桶和抹布,將牆壁、桌椅、窗戶等,擦拭的非常乾淨,恢復寺院的本色,清楚地看見藍天白雲在窗裡流動著。皇帝的心情從歡喜回到了平靜。
法師說完了,看看我只說,在家人有勝負之心,出家人無諍,只是莊嚴了自己心中的寺院。耳邊,依然傳來悠悠揚揚的佛號聲。念佛,不是念給誰聽,而是念出自性之佛。
步出寺院,才發現原來它的外觀樸實,難怪我經過多年,都沒發現它的存在,一如我的心。(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