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台中市突然冒出了許多甜點店。有些店標榜著供應法式甜點,有些則打著日式洋果子的招牌;儘管賣點不同,內容其實大同小異,都是香甜可口的各式點心。
愛吃甜食的我,對點心一向沒什麼招架力,因此只要有新開的店,總會吸引我前往品嘗。
前前後後試吃了幾家,我發現受歡迎的店,絕對有受歡迎的原因,而那些門前車馬稀的店家,冷清也不是沒道理。
有一家位於巷弄裡的店,門面不算大,但不論何時去,都是人滿為患。店裡的點心,個頭都不大,但絕大多數都是賣相動人,除了食材好,口感像極了在法國風味,只是甜度略低而已,令人驚艷。
嘗試了幾次後,開始認定了其中幾款,把它當成我的最愛。尤其是一種帶點檸檬味的點心,更成了我必點的一款。
另一家位於交通要道的店,門面更小,但它一樣有幾款讓人流連的招牌甜點。雖然也有純法式的,但主廚加添創意,時常會變出讓人雙眼一亮的新花樣。可惜的是,大概因為招牌太不顯眼了,前往品嘗的人遠不如前一家多。
另兩家店,則以日式「洋果子」做號召,賣的是由法國傳至日本的點心。兩家店面大小完全不同;一家位在小巷內,簡單而寧靜;另一家卻是位在繁華的大街上,老遠就可以看到招牌。
第一家洋果子店,點心的樣式並不多,但吃得出來材料用得不錯,很有日本在地洋果子的特色。因此地點雖不起眼,倒也吸引了不少主顧客。另一家門面較新,我時常經過,但卻直到最近才推門進去。
為什麼呢?那天和一位也愛吃甜點的朋友聊起才發現,我們都是「門面太大」的受害者!每次經過那家豪華店面,覺得應該是非常高級的「貴婦店」,平民百姓哪裡去得起啊?
後來有一次鼓起勇氣推門進去,發現店內東西品種太多,店員又不會主動介紹,考慮了許久,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只好敗興而返。
後來有人推薦是日本師傅親自指導,我才入內品嘗,但時間距離他們開張日,已是半年之後的事了。
吃甜點,品嘗口味,也品嘗食材,再看看每家店面的賣點與營業的狀況,這樣嘗起來,每一份甜點的背後都有非常豐富的故事呢!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